时间: 2025-04-30 21:07: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07:48
泰然自若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泰然”指心情平静,不受外界影响;“自若”指态度自然,不显得紧张或慌乱。结合起来,这个成语形容人在面对困难或紧急情况时,能够保持冷静、镇定,态度从容不迫。
泰然自若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文献,如《左传》等,经过长期的使用和演变,逐渐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在**文化中,泰然自若常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儒家文化中,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外在的从容。
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一种成熟、稳重的形象,能够给人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在个人经历中,泰然自若可能是在面对重大考试或重要演讲时所追求的状态,帮助自己更好地应对压力。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风雨如晦,他泰然自若,心如止水,波澜不惊。”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暴风雨中依然站立不动,面带微笑;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平静的背景音乐,如钢琴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ool as a cucumber”,意指非常冷静,不受外界影响。
泰然自若 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理想的心理状态,也反映了一个人在面对挑战时的态度和能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升沟通的效果。
有敌忽来,虽矢石至前,泰然自若。
施天福坦率地注视郑成功,~地摇头。
金人颜盏门都性情忠厚,谨小慎微,他作战善于安置营垒,计划十分周密,遇事十分沉着,即使矢箭如雨,他仍泰然自若,一切按计划行事,他很勇敢,亲自带兵救出被西夏李世辅挟持的完颜杲,他一生中立下不少的战功
1.
【泰】
(形声)。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泰,亦作汰。疑泰、太、汰三形实同字。
2.
【然】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引证】
《说文》-然,烧也。
3.
【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自,鼻也。
4.
【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名》-若,顺也。 、 《诗·鲁颂·阙宫》-万民是若。 、 《诗·大雅·烝民》-天子是若。 、 《易·观》-有孚禺若。 、 《书·尧典》-钦若昊天。 、 《左传·宣公三年》-不逢不若。
【组词】
若时、 若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