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4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46:50
“心惊肉跳”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心脏跳动得厉害,肌肉也跟着颤抖。基本含义是指由于极度恐惧、紧张或震惊而导致的生理反应,形容非常害怕或紧张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心惊肉跳”常用来描绘人物在面对危险、恐怖或意外**时的内心感受。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形容自己在听到或经历某些令人震惊的事情时的反应。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医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人在极端情绪状态下的生理反应。
同义词:
反义词:
“心惊肉跳”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其字面意思直接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恐惧情绪生理反应的观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极端恐惧或紧张状态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心惊肉跳”常被用来形容人在面对生死、灾难或其他重大时的反应,反映了人们对恐惧和紧张情绪的普遍认知。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紧张和不安。联想上,我会想到恐怖电影中的紧张场景,或是人们在面对突发**时的真实反应。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在观看一部恐怖电影时,我真正体会到了“心惊肉跳”的感觉,那种紧张和恐惧让我难以忘怀。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时,心惊肉跳,恐惧如影随形,黑暗中,心跳声清晰可闻。”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黑暗中,面露惊恐,心跳加速的画面。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急促的心跳声和紧张的呼吸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eart pounding”或“palpitations”,虽然不如“心惊肉跳”那样形象生动,但也传达了类似的紧张和恐惧情绪。
“心惊肉跳”这个词汇在描述极端恐惧或紧张状态时非常有效,它不仅传达了生理反应,还捕捉了情绪的深度。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人们在面对恐惧时的反应。
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在那个闷热的夜晚,发生了那种淑娴现在想起还~的事情,使她的精神受到极大的创伤。
1.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2.
【惊】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驚,马骇也。 、 《战国策·赵策一》-襄子至桥而马惊。
【组词】
惊嘶、 惊尘、 惊镳
3.
【肉】
(象形。甲骨文 字形,小篆,象动物肉形。“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动物的肌肉)。
指供食用的动物肉。
【引证】
《说文》。段注:“胾,大脔也,谓鸟兽之肉。…人曰肌,鸟兽曰肉。”-肉,胾肉。 、 《左传·隐公元年》-公赐之食,食舍肉。 、 《孟子·梁惠王上》-七十者可食肉矣。 、 《礼记·曾子问》-不归肉。 、 《周礼·内饷》-辨体名肉物。
【组词】
吃肉;蟹肉;家禽的黑肉;肉醢、 肉山脯林、 肉林、 肉腥、 肉糜、 肉羹
4.
【跳】
(形声。从足,兆声。本义: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跳,…一曰跃也。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特跳此者。 、 《列子·汤问》-跳往助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