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41: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41:00
“囚首垢面”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囚犯的头和脸都很脏。基本含义是指人因为长期被囚禁或生活困顿而显得非常邋遢、不整洁。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外表非常肮脏、不修边幅。
“囚首垢面”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来源于对囚犯形象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仅局限于囚犯,也可以用来形容任何外表肮脏、不整洁的人。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普遍重视个人卫生和仪容仪表。因此,“囚首垢面”这个成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整洁和秩序的追求,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底层人群的生活困境。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同情和厌恶。同情是因为它描绘了人的苦难和不幸,厌恶则是因为它涉及到了肮脏和不洁。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生活困顿的人,他们的外表确实可以用“囚首垢面”来形容。这让我更加意识到社会的不平等和贫困问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囚首垢面映寒光,流浪街头夜未央。”
看到“囚首垢面”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一些关于监狱或贫困地区的纪录片,画面中的人物形象通常是肮脏、疲惫的。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nkempt”或“disheveled”,但这些词汇更多强调的是不整洁,而不特指囚犯。
“囚首垢面”这个成语不仅描绘了一个具体的外表形象,还反映了社会的不平等和贫困问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文化和社会背景。
女又引两青衣械一人至,~。
1.
【囚】
(会意。从人在囗(围)中。本义:拘禁、囚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囚,系也。 、 《尔雅》-囚,拘也。 、 《诗·鲁颂·泮水》-在泮献囚。 、 《史记·始皇纪》-斯率囚。 、 司马迁《报任安书》-韩非囚秦。 、 《韩非子·难四》-景公乃囚阳虎。 、 唐·李朝威《柳毅传》-泾水之囚之至矣。
【组词】
囚阱、 囚解、 被囚;囚奴、 囚拘、 囚桎
2.
【首】
(象形。金文字形,上面是头发和头皮,用以表示头盖;下面是眼睛,用以代表面部。本义:头)。
同本义。
【引证】
《汉书·天文志》-首,阳也。 、 《楚辞·九歌·国殇》-首身离兮心不惩。 、 《诗·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 《诗·邶风·静女》-搔首踟蹰。 、 《战国策·燕策》-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 《聊斋志异·狼三则》-以刀劈狼首。
【组词】
昂首;叩首;搔首;首功、 首虏、 首枕其股、 首丘、 首身分离
3.
【垢】
(形声。从土,后声。本义:污秽,尘土一类的脏东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垢,浊也。 、 《庄子·大宗师》-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 、 《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 韩愈《进学解》-爬罗剔块,刮垢磨光。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组词】
积垢;尘垢;泥垢;牙垢;污垢;耳垢
4.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面,颜前也。 、 《周礼·撢人》-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 《周礼·司仪》-私面私献。 、 《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 、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女之靧面。 、 明·魏学洢《核舟记》-椎髻仰面。
【组词】
面不厮睹、 颜面、 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