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35: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35:28
“啮指”字面意思是指用牙齿咬手指。这个动作通常是出于某种情绪的表达,如焦虑、紧张、痛苦或深思。在文学中,它常常被用来描绘人物的心理状态或情感反应。
在文学作品中,“啮指”可能被用来象征人物的内心冲突或痛苦。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提及,通常是为了描述一种极端的情绪状态。在心理学或行为学的专业领域,“啮指”可能被分析为一种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反映了个体的情绪或心理状态。
同义词:咬指甲、啃手指 反义词:(这个动作通常没有直接的反义词,但如果要表达相反的情绪状态,可以用“放松”或“平静”)
“啮指”这个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啮”字意为咬,而“指”则是手指。这个词汇在古代文献中就有出现,用来描述人的行为或情绪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文学作品中仍然保留其象征意义。
在某些文化中,“啮指”可能被视为一种不雅或不礼貌的行为,因为它可能被认为是缺乏自控的表现。然而,在文学和艺术中,这个动作常常被赋予更深层次的意义,用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啮指”这个词汇往往让我联想到紧张和不安。它似乎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我安慰行为,反映了一个人在面对压力或不确定性时的本能反应。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见过朋友在面对重大考试或面试时啮指,这个动作显然是他们紧张情绪的一种外在表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啮指”:
在寂静的夜里,她啮指沉思,
月光下的影子,诉说着无声的诗。
看到“啮指”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一个人独自坐在昏暗的房间里,手指被轻轻咬住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伴随着轻微的呼吸声或心跳声,增强了紧张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啮指”这个动作可能有不同的解读。在一些文化中,它可能被视为一种常见的紧张表现,而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不太被注意或理解。
“啮指”这个词汇虽然在日常口语中不常见,但在文学和艺术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它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动作,还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使我的文字更加生动和深刻。
1.
【啮】
(会意。从口,从齿。表示咬。本字从齿,(qì)声。本义:用嘴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啮。鸟曰啄,兽曰囓。-囓,噬也。 、 《汉书·李广苏建传》-武卧啮雪。 、 《后汉书·费长房传》-众蛇竞来,啮索且断。 、 《新唐书·李勚传》-勚感涕,因啮指流血。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以啮人,无御之者。
【组词】
啮指、 啮咬、 啮啃、 啮齿、 啮噬、 啮心、 啮雪吞毡、 啮臂
2.
【指】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引证】
《说文》-指,手指也。 、 《庄子·骈拇》-骈拇枝指。 、 《荀子·儒效》-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指如削葱根。 、 唐·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以指叩门。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组词】
指下、 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 指尺、 指掌、 指语
足指也叫做指。
【引证】
《史记·高祖本纪》-乃扪足曰:“虏中吾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