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25: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5:59
词汇“啮岸”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文雅且带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词汇。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啮岸”进行深入分析:
“啮岸”字面意思是指水边的岩石或岸边被水流冲刷、侵蚀的状态。其中,“啮”字有啃咬、侵蚀的含义,“岸”指水边的陆地。因此,“啮岸”形象地描述了水流对岸边的侵蚀作用。
“啮”字古已有之,源自古代汉语,意为啃咬。“岸”字同样古老,指水边的陆地。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啮岸”这个词汇,主要用于描述水流对岸边的侵蚀现象。
在**传统文化中,水与岸的意象常常与时间、变迁、历史等主题相关联。因此,“啮岸”这个词汇也常常被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啮岸”这个词汇给人一种沧桑、沉静的感觉,让人联想到自然的力量和时间的无情。它能够唤起人们对自然景观的敬畏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自然景观或历史遗迹时,可以用来增加描述的文学性和深度。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啮岸”来描绘自然景观,如:
江水悠悠,啮岸无声,
岁月如梭,岸石留痕。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意象和描述可以通过其他词汇组合来表达。
“啮岸”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能够丰富语言的表达,增加文学性和深度。在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自然景观和历史变迁的复杂性。
1.
【啮】
(会意。从口,从齿。表示咬。本字从齿,(qì)声。本义:用嘴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啮。鸟曰啄,兽曰囓。-囓,噬也。 、 《汉书·李广苏建传》-武卧啮雪。 、 《后汉书·费长房传》-众蛇竞来,啮索且断。 、 《新唐书·李勚传》-勚感涕,因啮指流血。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以啮人,无御之者。
【组词】
啮指、 啮咬、 啮啃、 啮齿、 啮噬、 啮心、 啮雪吞毡、 啮臂
2.
【岸】
(形声。从山,从厂,干声。厂(hǎn,山崖),意思为水边高起之地。本义:河岸)。
同本义。
【引证】
《诗·卫风·氓》-淇则有岸。 、 《荀子·宥坐》-三尺之岸,而虚车不能登也。 、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