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46: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46:05
词汇“啮嚼”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动物用牙齿咬碎或咀嚼食物的动作。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啮嚼”进行深入分析:
“啮嚼”字面意思是指用牙齿咬碎或咀嚼食物。其中,“啮”指的是咬,“嚼”指的是咀嚼,两个字合在一起强调了咬和咀嚼的动作。
“啮”字源自古代汉语,意为咬;“嚼”字同样源自古代汉语,意为咀嚼。两个字合在一起,形成了描述咬和咀嚼动作的复合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动物的进食行为常常被用作比喻,如“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非常快,而“啮嚼”则可能用来形容某种细致或缓慢的进食行为。
“啮嚼”这个词汇可能给人一种缓慢、细致的感觉,也可能联想到某种原始或野性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啮嚼”这个词汇并不常用,但在描述某些特定场景时,如观察动物进食,可能会用到。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啮嚼”来创造一种形象的描述,如:
夜幕下,狼群啮嚼着寂静,
月光中,它们的眼睛闪烁着野性的光芒。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只动物正在啮嚼食物的场景,牙齿与食物的摩擦声可能会在听觉上产生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gnaw”或“chew”,它们分别对应“啮”和“嚼”的意思。
“啮嚼”这个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用,但在特定的语境和文学创作中,它可以提供一种生动的描述方式。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啮】
(会意。从口,从齿。表示咬。本字从齿,(qì)声。本义:用嘴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啮。鸟曰啄,兽曰囓。-囓,噬也。 、 《汉书·李广苏建传》-武卧啮雪。 、 《后汉书·费长房传》-众蛇竞来,啮索且断。 、 《新唐书·李勚传》-勚感涕,因啮指流血。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以啮人,无御之者。
【组词】
啮指、 啮咬、 啮啃、 啮齿、 啮噬、 啮心、 啮雪吞毡、 啮臂
2.
【嚼】
义同“嚼(jiáo),用于某些复合词和成语。
【引证】
《玉篇》-嚼,噬嚼也。 、 《通俗文》-咀啮曰嚼。 、 《尔雅·释兽》。注:“食之已久,复出嚼之。”-牛曰齝。
【组词】
咀嚼;嚼血、 过屠门而大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