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4:22
词汇“啮啖”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由两个字组成:“啮”和“啖”。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啮啖”进行分析:
结合起来,“啮啖”可以理解为用牙齿咬并吃东西的动作。
由于“啮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词汇,尤其是在描述动物或人的吃食行为时。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能会使用“啮啖”来描述野兽或敌人的残忍行为,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
由于“啮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会遇到或使用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啮啖”用于描述某种原始或野性的场景,例如在描述一个荒野求生故事时。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啮啖”的词汇,但会有描述类似动作的词汇,如英语中的“gnaw”和“devour”。
“啮啖”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主要用于描述用牙齿咬并吃东西的动作。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非常有限,但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出现。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知识,但在日常交流中并不常用。
1.
【啮】
(会意。从口,从齿。表示咬。本字从齿,(qì)声。本义:用嘴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啮。鸟曰啄,兽曰囓。-囓,噬也。 、 《汉书·李广苏建传》-武卧啮雪。 、 《后汉书·费长房传》-众蛇竞来,啮索且断。 、 《新唐书·李勚传》-勚感涕,因啮指流血。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以啮人,无御之者。
【组词】
啮指、 啮咬、 啮啃、 啮齿、 啮噬、 啮心、 啮雪吞毡、 啮臂
2.
【啖】
(形声。从口,炎声。本义:吃,咬着吃硬的或囫囵吞整的食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啖,噍啖也。 、 《广雅》-啖,食也。 、 《荀子·王霸》。注:“并吞之貌。”-啖啖常欲人之有。 、 《太玄·玄莹》。注:“含也。”-啖函启化。 、 《史记·项羽本纪》-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 宋·苏轼《食荔枝二首》-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明·刘基《苦斋记》-茹啖其草木之荑实。
【组词】
啖蔗、 啖啖、 啖指咬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