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53: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53:22
“从权”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在特定情况下,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适应某种环境,采取权宜之计或妥协的行为。它强调的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放弃原则或标准,采取更为实际或灵活的策略。
在文学作品中,“从权”可能被用来描述主人公在面对困境时的选择,强调其智慧和适应能力。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解释某人在特定情况下的妥协行为。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它可能涉及到具体的权宜措施或临时政策。
“从权”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从”意味着跟随或接受,“权”则指权力或策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在特定情况下的权宜之计。
在**传统文化中,“从权”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相联系,强调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也要有灵活变通的能力。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来描述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如何做出最合适的决策。
“从权”这个词可能带有一种无奈和妥协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在压力或困难面前的妥协行为。它也可能引发对智慧和适应能力的赞赏。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工作项目中遇到过需要从权的情况,当时为了团队的利益和项目的顺利进行,我不得不接受一个不完美的解决方案。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从权”:
在风暴的中心,我学会了从权, 不是放弃,而是智慧的选择, 在妥协中寻找新的道路, 在困境中绽放希望的花朵。
视觉上,“从权”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在风雨中摇摆但最终找到平衡点的人。听觉上,它可能与柔和而坚定的音乐相联系,象征着在压力下的坚持与变通。
在英语中,“从权”可以对应到“compromise”或“expediency”,虽然这些词在细微含义上有所不同,但都表达了在特定情况下的权宜之计。
“从权”是一个富有深度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挑战时的智慧和适应能力。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从权”有助于我更好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职业挑战。
1.
【从】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従,随行也。 、 《周礼·司仪》-客从拜辱于朝。 、 《易·坤》-或从王事。 、 《易·夏小正》-啬人不从。 、 《诗·邶风·击鼓》-从以孙子。 、 《淮南子·泛论》-禽兽可羁而从之。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组词】
从龙、 从学、 从骑、 从嫁、 从井救人
2.
【权】
(形声。从木,雚(guàn)声。本义:黄花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权,黄华木也。从木,雚声。 、 《尔雅·释木》。又如:权舆(草木萌发的状态)-权,黄英。 、 《诗·秦风·权舆》-于嗟乎,不承权舆。 、 《大戴礼记·诰志》-于时冰泮发蛰,百草权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