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9: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9:28
更仆难数(gēng pú nán shǔ)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更换了仆人还是数不清”,比喻事物繁多,难以计数。这个成语出自《礼记·儒行》:“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留,更仆未可终也。”这里的“更仆”指的是更换仆人,因为数得太久,仆人都累了需要更换,但仍然数不完。
在文学作品中,更仆难数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观的壮丽或历史文化的丰富,如描述山川、古迹等。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任何数量庞大、难以计数的事物,如书籍、星星、沙粒等。在专业领域,如统计学或经济学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数据量巨大,难以处理。
更仆难数的词源来自《礼记》,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场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成为描述数量庞大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更仆难数常用来形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丰富和壮丽,体现了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和赞美。
这个成语给人以宏大、深邃的情感联想,让人感受到世界的广阔和知识的无限。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更仆难数来形容我收藏的邮票数量,每一张都代表着一个故事,数量之多,难以一一列举。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星河更仆难数,夜空深邃无垠, 每一颗星,都是远方的灯。”
想象一幅星空图,无数星星闪烁,难以计数,这种视觉体验与更仆难数的含义相契合。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夜晚的宁静,星星的闪烁声,虽然无声,却能感受到宇宙的宏大。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countless”或“innumerable”,都用来形容数量巨大,难以计数。
更仆难数是一个富有诗意和哲理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数量的庞大,也引发了对无限和未知的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丰富了我的词汇库,让我能够更生动地描述世界。
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留,更仆未可终也。
四五里,直抵五峰南,则乱峰尖叠,什伯为伍,横变侧移,殆~。
1.
【更】
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相当于“再”、“复”、“又”。
【引证】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
【组词】
更无六耳、 更若、 更待
表示程度的加深,相当于“更加”、“愈加”、“越发”等。
【引证】
《聊斋志异·促织》-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 、 《资治通鉴》-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 清·林觉民《与妻书》-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
2.
【仆】
(会意。从人,从菐,菐亦声。古文从臣,从菐。甲骨文字形,象一个罪人端着畚箕,从事卑贱劳动之形。本义:供役使的人。即奴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僕,给事者。 、 《诗·大雅·既醉》-景命有仆。
3.
【难】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引证】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资治通鉴》-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 诸葛亮《出师表》-危难之间。 、 《国语·晋语》-以免于难。 、 《资治通鉴》-芟夷大难。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故及于难。
【组词】
排难解纷;苦难、 逃难、 落难、 蒙难、 罹难、 避难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引证】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组词】
发难、 首难
4.
【数】
数目;数量。
【引证】
《战国策·赵策》-窃怜爱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组词】
报数、 数计、 数珠儿、 可被2除尽的数;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或复数;基数;单数;复数
道数,方法。
【引证】
《商君书》-故为国之数,务在垦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