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06: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06:43
“六耳不同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六只耳朵听到的内容不同,比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或计划。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与人之间意见的分歧和计划的多样性。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团队或集体中成员之间的意见不统一,尤其是在决策过程中。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表达“各抒己见”或“众说纷纭”的意思。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团队决策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用“六耳”来形象地表示多个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描述意见的不统一。
在**文化中,强调集体和谐与统一,因此“六耳不同谋”有时被视为团队合作的障碍。然而,在现代社会,多样性和不同意见也被认为是创新和进步的源泉。
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团队合作中的挑战和复杂性,有时可能带来挫败感,但也能激发对更好沟通和协作的渴望。
在团队项目中,我曾遇到过“六耳不同谋”的情况,这促使我们更加努力地寻找共识和解决方案。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六耳不同谋,星辰各异光,寻共识之路,共绘天际长。”
想象一群人在讨论,每个人的表情和声音都不同,这种场景可以很好地体现“六耳不同谋”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ifferent strokes for different folks”,虽然不完全对应,但也表达了多样性的概念。
“六耳不同谋”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它不仅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也提醒我们在多样性中寻找共同点和解决方案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和表达能力。
六耳不同谋。且去,来日来。
1.
【六】
古国名 。故城在今安徽省六安县北。
【引证】
《春秋》-秋,楚人灭六。
古县名。在今安徽省六安县。
【引证】
《汉书》-当阳君英布为九江王,都六。
2.
【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耳,主听也。 、 《白虎通·情性》-耳者,肾之候。 、 《春秋·元命苞》-耳者,心之候。 、 《鬼谷子·权篇》-耳目者,心思之助也。 、 《易·说卦》-坎为耳。 、 明·刘基《苦斋记》-忠言逆耳利于行。 、 宋·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组词】
耳目官、 耳斡儿、 耳朵垂子、 耳根厢、 耳顺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同】 ——见“胡同”hútòng。
5.
【谋】
(形声。从言,某声。本义:考虑;谋划)。
同本义(侧重于商议出办法或盘算出主意)。
【引证】
《说文》-虑难曰谋。 、 《书·洪范》-聪作谋。 、 《左传·襄公四年》-咨难为谋。 、 《诗·小雅·苍伯》-谁适与谋。 、 《春秋·说题辞》-在事为诗,未发为谋。 、 《论衡·超奇》-心思为谋。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 、 《左传·庄公十年》-未能远谋。 、 、 《列子·汤问》-聚室而谋。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谋诸漆工。
【组词】
谋谟殚神、 不谋而合;合谋、 谋及庶人、 思谋、 谋始、 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