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01: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01:54
浮萍断梗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漂浮在水面上的浮萍和折断的植物茎梗。基本含义是指漂泊无依、生活不稳定或处境艰难。
浮萍断梗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浮萍指的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小植物,断梗则是指折断的植物茎梗。这个词汇在古代文学中已有使用,用来形容人的生活状态或命运。
在**传统文化中,浮萍断梗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命运多舛、生活不稳定的人。这种表达方式反映了人们对稳定生活的向往和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浮萍断梗这个词汇给人一种漂泊无依、不稳定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孤独、无助和不确定性。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影响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和表达方式。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朋友,他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经常需要在不同的城市间奔波,他的生活状态就像浮萍断梗一样,充满了不确定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浮萍断梗:
如同浮萍断梗,
在生活的河流中漂泊,
无根无依,
只愿寻一处安宁的港湾。
浮萍断梗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平静的水面上漂浮的浮萍和折断的植物茎梗,这种景象可能伴随着宁静的水声和微风的声音,给人一种静谧而又不安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drifting like a leaf" 或 "wandering without a purpose",这些表达也传达了漂泊无依和不确定性的含义。
浮萍断梗这个词汇在描述生活状态和命运时非常有用,它传达了一种漂泊无依和不确定性的感觉。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那些生活不稳定或命运多舛的人和事。
博着个甚功名,教俺做浮萍浪梗,因此上意懒出豫章城。
到家时,养起头发,听凭父母择一头亲事,结果终身,再不作~,路柳墙花了。
1.
【浮】
(形声。从水,孚(fú)声。本义:漂流,漂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浮,氾也。 、 《诗·小雅·菁菁者莪》-载沉载浮。 、 《广雅》-浮,漂也。浮游也。 、 《论语·公冶长》-乘桴浮于海。 、 《书·禹贡》-浮于济漯。 、 《楚辞·哀郢》-过夏首而西浮兮。 、 《文选·桦·海赋》-浮天无岸。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2.
【萍】
(会意兼形声。从水,苹,苹亦声。本义:浮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萍,苹也。水草也。 、 《礼记·月令》。注:“蓱,萍也。其大者曰蘋。”-蓱始生。 、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组词】
萍合、 萍浮、 萍飘梗泛、 萍迹、 萍流
3.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断,截也。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 《韩非子·说林下》-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 、 《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组词】
断梗、 断金、 断袖、 断颡、 断袖之宠、 断头话、 断裳
4.
【梗】
(形声。从木,更声。本义:一种树)。
刺榆(Hemiptelea davidii)的古名。
【引证】
《说文》。按,叶小于常榆,刺如柘刺,其木坚韧,中犊车材,即诗之山有枢。-梗,山枌榆。荚可为芜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