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15: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15:06
“浮舟”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小船。它通常用来描述船只在水面上轻盈地漂动,给人一种宁静、悠闲的感觉。
在文学中,“浮舟”常常被用来营造一种诗意和浪漫的氛围,比如在描述湖泊、河流或海洋的场景时。在口语中,它可能更多地被用来形容实际的船只漂浮在水面上的情景。在专业领域,如航海或水利工程中,“浮舟”可能指的是一种特定的水上交通工具或设备。
同义词:小舟、船只、舟艇 反义词:沉船、搁浅
“浮舟”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浮”和“舟”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浮”表示漂浮,“舟”表示船只。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其用法和意境有所丰富和变化。
在**文化中,“浮舟”常常与文人墨客的隐逸生活和诗意栖居联系在一起。它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在一些传统节日或庆典中,如端午节,人们会划龙舟,这也是“浮舟”的一种体现。
“浮舟”给我一种宁静、悠闲和诗意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平静的湖面、悠扬的笛声和远离尘嚣的隐居生活。这种词汇在表达中常常用来营造一种超脱和宁静的氛围。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旅行中乘坐过一次浮舟,那是在一个宁静的湖面上,四周被青山环绕,那种与世无争的感觉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浮舟”:
湖光山色间,一叶浮舟轻。
笛声悠扬起,心随波涛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叶小舟静静地漂浮在湖面上,四周是连绵的青山和碧绿的湖水。结合音乐,可以是一首轻柔的笛曲,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的湖面之上。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floating boat”或“skiff”。在不同的文化中,“浮舟”所代表的意境和情感可能有所不同,但都传达了一种与水相关的宁静和悠闲。
“浮舟”这个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一定的诗意和象征意义。它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场景,还传达了一种生活态度和情感体验。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这对于提升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都有重要意义。
1.
【浮】
(形声。从水,孚(fú)声。本义:漂流,漂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浮,氾也。 、 《诗·小雅·菁菁者莪》-载沉载浮。 、 《广雅》-浮,漂也。浮游也。 、 《论语·公冶长》-乘桴浮于海。 、 《书·禹贡》-浮于济漯。 、 《楚辞·哀郢》-过夏首而西浮兮。 、 《文选·桦·海赋》-浮天无岸。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2.
【舟】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船形。两边象船帮,中间三条线代表船头、船舱和船尾。先秦多用“舟”,汉以后用“船”渐多起来。本义: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舟,船也。古者共鼓货狄,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象形。 、 《方言九》-自关而西谓之船,自关而东谓之舟。 、 《考工记·总目》-作舟以行水。 、 《墨子·节用》。按,舟之始,古以自空大木为之,曰俞,后因集板为之,曰舟,又以其沿水而行曰船也。-舟以行川谷。 、 《易·系辞下》-刳木为舟,剡木为楫。 、 《诗·邶风·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 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宋·苏轼《石钟山记》-舟人大恐。(舟人,船夫)。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舟人指点。
【组词】
舟人、 舟次、 舟牧、 舟师、 舟航、 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