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0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8:04
浮艳(fú yàn)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外表华丽而缺乏实质内容或内涵。它通常用来形容文学作品、艺术作品或人的外表过于注重形式美而忽视了内在的质量或深度。
“浮艳”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浮”(表面的、不深入的)和“艳”(美丽、华丽)组成。在古代文学批评中,这个词就已经被用来评价文学作品的表面华丽与内在质量的关系。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文以载道”,即文学作品应当承载深刻的道德和哲学思想。因此,“浮艳”往往被视为一种负面评价,因为它违背了这种内在与外在相统一的原则。
“浮艳”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轻浮和肤浅的负面情感。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只注重外表而忽视内在价值的事物或人,这种联想可能会引起人们的警惕和批判。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或事物给人“浮艳”的感觉,比如某些过于注重外表的社交活动,或是某些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宣传材料。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她的笑容如春日花朵,浮艳而短暂,不及内心的坚韧与深邃。”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flashy”或“gaudy”,它们也有强调外表华丽而忽视内在质量的含义。
“浮艳”这个词在评价文学、艺术和人的外表时,提醒我们注重内在的质量和深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对事物的评价和看法。
1.
【浮】
(形声。从水,孚(fú)声。本义:漂流,漂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浮,氾也。 、 《诗·小雅·菁菁者莪》-载沉载浮。 、 《广雅》-浮,漂也。浮游也。 、 《论语·公冶长》-乘桴浮于海。 、 《书·禹贡》-浮于济漯。 、 《楚辞·哀郢》-过夏首而西浮兮。 、 《文选·桦·海赋》-浮天无岸。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2.
【艳】
(会意。从豐(fēng),从色。豐,丰大。色,色彩。丰大而有色彩。本义:鲜艳,艳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艷,好而长也。 、 《左传·桓公元年》-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 、 《诗·小雅·十月之交》-艳妻煽方处。 、 《楚辞·招魂》。注:“艳,好貌也。”-艳陆离些。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窈窕艳城郭。
【组词】
艳色、 艳段、 艳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