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4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41:50
“狂风怒号”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风非常猛烈,发出巨大的声响,如同愤怒的吼叫。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风力极强,声音巨大,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感。
在文学作品中,“狂风怒号”常被用来描绘恶劣的天气或动荡不安的环境,增强场景的紧张感和戏剧性。在口语中,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任何具有强烈冲击力或声响的事物。在专业领域,如气象学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特定的风力等级。
同义词“风狂雨骤”和“风声鹤唳”都强调了风力的猛烈和环境的恶劣,但“风狂雨骤”更多指风雨交加,而“风声鹤唳”则带有惊慌失措的意味。反义词“风平浪静”和“和风细雨”则描述了平静和温和的天气。
“狂风怒号”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日常语言中,成为描述强烈风力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风常常被赋予象征意义,如“风调雨顺”象征着好年景。而“狂风怒号”则常常与动荡、不安定的情况相联系,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变化的敏感。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紧张和不安。它让人联想到自然灾害、战争或其他紧急情况,激发人们的警觉和应对情绪。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海上旅行中遇到狂风怒号的情况,那是我第一次亲身体验到自然力量的强大和不可预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下,狂风怒号,海浪如山,星辰隐匿,唯余孤舟在波涛中挣扎。”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暴风雨中海浪翻滚、树木摇摆的画面。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风声呼啸、海浪拍击岸边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howling storm”或“the raging wind”,都传达了风力强大和声音响亮的意思。
“狂风怒号”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自然现象,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变化的敏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生动的形象,能够增强描述的力度和情感的深度。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天气变化无常,一会儿是晴空万里,一会儿是~。
1.
【狂】
(形声。本义:狗发疯)。
同本义。也指狗发疯。
【引证】
《说文》-狂,狾犬也。 、 三国魏·阮籍《鸠赋》-值狂犬之暴怒,加楚害于微躯。
【组词】
狂犬
2.
【风】
比喻感化。
【引证】
《史记·平准书》-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组词】
风民
3.
【怒】
(形声。从心,奴声。本义:发怒,明显地表形于外的生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怒,恚也。 、 《国语·周语》-怨而不怒。 、 《诗·邶风·柏舟》-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 唐·柳宗元《三戒》-驴不胜怒。 、 唐·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 、 晋·干宝《搜神记》-王怒。
4.
【号】
扬言有。
【引证】
《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组词】
口喧佛号
命令,发令。
【引证】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发枪之号。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明诏大号。
【组词】
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