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43: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43:51
小聘:在汉语中,“小聘”通常指的是在传统婚姻*俗中,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送出的较小的聘礼,用以表示求婚的意愿和诚意。这种聘礼通常比正式的聘礼(大聘)要简单和轻便,但仍然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文学语境: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如《红楼梦》等,小聘常被用来描绘婚姻的初步阶段,展现家族间的礼仪和交往。 口语语境: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能会用“小聘”来指代任何形式的初步承诺或意向表达,不一定局限于婚姻。 专业领域:在民俗学或人类学研究中,小聘可能被用作研究传统婚姻*俗和文化的案例。
同义词:聘礼、定亲礼 反义词:大聘(正式的聘礼)
“小聘”一词源自古代*的婚姻俗,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具体内容和形式可能有所变化,但其基本含义——初步的聘礼——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婚姻被视为两个家族之间的联合,小聘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体现了家族间的尊重和礼仪。
提到“小聘”,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传统、礼仪和家族的荣誉感。它也可能唤起对过去简单而纯粹的婚姻*俗的怀念。
在现代社会,虽然传统的婚姻*俗逐渐简化,但“小聘”这一概念仍然被一些家庭所保留,作为对传统的尊重和延续。
在诗歌中,可以将“小聘”比喻为两个人之间最初的情感交流,如:“我们的爱情,始于那简单的小聘,如同春风拂过初绽的花蕾。”
想象一幅画面:一对年轻男女在家族长辈的见证下,男方递上小聘,女方羞涩地接受,背景是古色古香的庭院,这样的场景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典音乐的旋律,如古筝的悠扬。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初步承诺或意向表达也有不同的名称和形式,如西方的“engagement ring”(订婚戒指),虽然形式不同,但都承载着类似的情感和象征意义。
“小聘”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着传统婚姻*俗的历史和文化,也反映了人们对礼仪和家族荣誉的重视。在现代社会,它可能被赋予新的含义和用途,但其核心的象征意义仍然值得我们尊重和传承。
1.
【小】
(象形。据甲骨文,象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
同本义 。形容事物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
【引证】
《说文》-小,物之微也。 、 《易·泰》。疏:“阴生消耗,故称小。”-小往大来。 、 《庄子·列御寇》。注:“细巧入人为小言。”?-彼所小言尽人毒也。 、 《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 、 《诗·商颂·长发》-受小球大球。 、 《书·康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
【组词】
小鹿儿、 小录、 小伙伙、 小话、 小单拱儿、 小唱
2.
【聘】
(形声。从耳,甹(pīng)声。探问消息要靠耳朵,故从“耳”。本义:访问,探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聘,访也。 、 《尔雅》-聘,问也。 、 《诗·小雅·采薇》-靡使归聘。 、 《周礼·占梦》-季冬聘王梦。 、 《后汉书·冯衍传》-聘申叔于陈蔡兮。 、 《礼记·曲礼》-诸侯使大夫问于诸侯曰聘。 、 《周礼·大行人》-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
【组词】
聘弓、 聘贡、 聘享、 聘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