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26: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26:34
“狃于故辙”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惯于走老路,比喻因循守旧,不思变革。其中,“狃”意为惯,“故辙”指旧的车辙,即老路。
在文学作品中,“狃于故辙”常用来批评那些不愿意接受新思想、新方法的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过于保守,不愿意尝试新事物。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创新研究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强调创新和变革的重要性。
“狃于故辙”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变革的保守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社会中,它更多地被用来强调创新和变革的重要性。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传统和历史是一种美德。然而,“狃于故辙”这个成语提醒人们,在尊重传统的同时,也要勇于创新和变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保守、不愿改变的负面印象。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愿意尝试新事物的人,这种态度可能会阻碍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遇到过一些同事,他们因为狃于故辙,不愿意接受新的工作方法,这导致团队效率低下。通过鼓励他们尝试新方法,我们最终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时光流转不停歇, 狃于故辙难前行。 革新思维破旧局, 方能迎来新光明。”
想象一辆马车沿着古老的车辙缓缓前行,背景音乐是悠扬而略带忧伤的古琴曲,这样的画面和音乐能够很好地传达“狃于故辙”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uck in a rut”或“set in one's ways”,都表达了不愿意改变或接受新事物的意思。
“狃于故辙”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尊重传统的同时,也要勇于创新和变革。在个人和职业发展中,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和尝试新事物,是实现进步的关键。
臣愚等以为驭天下之势,当论其轻重强弱,远近先后,不宜胶于一偏,狃于故辙。
1.
【狃】
习惯;习以为常。
【引证】
《说文》。锴本作犬性忖。-狃,犬性骄也。 、 《左传·桓公二年》疏引《说文》-狃,狎也。 、 《左传·僖公十五年》。注:“忖也。”-一夫不可狃。 、 《伪书·君陈》-狃于奸宄。 、 《诗·郑风·大叔于田》-将叔无狃,戒其伤女。 、 宋·苏轼《教战守》-狃于寒暑之变。
【组词】
狃恩、 狃狎、 狃泰、 狃习
担任。
【引证】
《国语·晋语七》-日君乏使,使臣狃中军之司马。
2.
【于】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引证】
《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3.
【故】
(形声。从攴(pū),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本义:缘故,原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故,使为之也。 、 《易·系辞传》-又明于忧患与故。 、 《礼记·礼运》-则是无故。 、 《国语·楚语》-夫有其故。 、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组词】
借故、 无故
4.
【辙】
(形声。从车,徹(chè)省声。本义:车迹,车轮碾过的痕迹)。
同本义。
【引证】
《左传·庄公十年》-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 《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