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3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35:52
公德: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公共道德,指的是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它强调的是个人行为对社会整体的影响和责任,涉及诚实、守信、尊重他人、保护环境等方面。
公德一词源于**古代的“公”(公共的)和“德”(道德),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含义逐渐明确为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在**文化中,公德与儒家思想中的“仁”和“礼”有关,强调个人行为应符合社会整体的利益和秩序。
提到公德,我联想到的是社会责任感和对他人的尊重。这个词让我感到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看到人们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让座给需要的人,这种行为体现了公德。
在诗歌中,可以将公德融入描述和谐社会的意象中:
公德如春风,吹拂人心间, 和谐社会景,由此而生焉。
公德可以联想到清洁的街道、有序的交通和人们礼貌的交谈声,这些都是公德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ivic virtue”或“public morality”,虽然具体表述不同,但都强调了个人在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责任。
公德是社会和谐与进步的基石,它不仅影响个人的行为,也塑造社会的整体风貌。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和实践公德的概念对于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至关重要。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德】
(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德,升也。 、 《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君子德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