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00: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0:26
词汇“旌典”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旌典”进行深入分析。
“旌典”由两个字组成:“旌”和“典”。
结合起来,“旌典”可以理解为表彰或奖励的仪式,或者指具有典范意义的仪式。
在古代文学和历史文献中,“旌典”常用于描述国家或官方举行的表彰仪式,用以奖励功臣或有特殊贡献的人。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较少使用,但在某些正式或庄重的场合,如颁奖典礼、纪念活动等,仍可能出现。
“旌典”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旌”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而“典”字则更早,见于甲骨文。随着时间的推移,“旌典”这个词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正式和庄重的场合仍被保留。
在**传统文化中,表彰和奖励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用以激励人们做出贡献。因此,“旌典”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是官方认可和鼓励优秀行为的一种方式。
“旌典”这个词给人一种庄重、正式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仪式和典礼,带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荣誉感。
在现代生活中,虽然“旌典”这个词不常使用,但在某些正式的颁奖典礼或纪念活动中,仍能感受到其庄重和正式的氛围。
在诗歌中,可以将“旌典”融入,如:
春风拂过古都城,旌典高悬映日红。
英雄事迹传千古,后人铭记在心中。
想象一场古代的旌典,可以看到高悬的旌旗,听到鼓乐齐鸣,感受到一种庄严和荣耀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彰仪式也有相应的词汇,如英语中的“ceremony”或“award ceremony”,但“旌典”这个词具有更强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旌典”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体现了古代社会对表彰和奖励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
1.
【旌】
(形声。本义:古代用牦牛尾或兼五采羽毛饰竿头的旗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旌,游车载旌析羽。 、 《礼记·明堂位》-位所谓緌有虞氏旌也。 、 《国语·吴语》-建旌提鼓。
【组词】
旌旄、 旌羽
2.
【典】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本义:重要的文献、典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谓从册,从大,古文从古文册。-典,五帝之书也…庄都说,典,大册也。 、 《尔雅·释言》-典,经也。 、 《易·系辞》-不可为典要。 、 《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 《左传·昭公十五年》-司晋之典籍。 、 丘迟《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重贵)。 、 《后汉书·张衡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组词】
药典;字典;释典、 法典;佛典;引经据典;典志、 典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