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30: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30:23
词汇“[外第]”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定义。根据字面意思,“外”通常指外部或非核心的部分,“第”则常用来表示顺序或等级。将这两个字组合起来,“外第”可能指的是外部的顺序或等级,或者非核心的次要位置。
由于“外第”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基本含义可能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解释。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指的是某个组织或家族的外围成员,或者在某种排名或序列中的次要位置。
在文学作品中,“外第”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个角色的社会地位或家庭关系,例如,一个贵族家庭中的非直系亲属。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社群或行业中。
由于“外第”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不太明确。可能是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或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词汇。
在某些传统文化或家族体系中,“外第”可能用来区分家族成员的地位,特别是在强调血统和继承权的文化中。
对于这个词,可能会有一种边缘化或不被重视的感觉,因为它暗示了次要或外围的位置。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讨论家族或组织结构时。
在创作中,可以将“外第”用来形容一个角色在故事中的边缘地位,增加故事的层次和复杂性。
由于这个词的具体形象不太明确,可能需要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来形成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方式可能存在,用以描述类似的概念。
“外第”这个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来探讨社会地位和家族关系。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和语言的多样性。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第】
(形声。从竹,弟声。本写作“弟”。本义:次第,次序)。
同本义。有时也用于数字前表示次序。
【引证】
《小尔雅·广诂》-第,次也。 、 《释名·释书契》。按,用于书册次弟字,故又加竹。”-书称题亦言第,因其第次也。 、 《左传·哀公十六年》。释文:“次第也。”-楚国第。 、 宋·王傥《唐语林·雅量》-然臣辈惜程艺天下第一。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组词】
等第、 第次、 第老的、 第三本《诗经》、 第六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