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53: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53:26
抱不平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对不公平的事情感到愤慨,并采取行动或表达不满。基本含义是指对别人的不幸遭遇或不公正待遇表示同情和愤慨,有时甚至会采取行动帮助受害者。
“抱不平”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字面意思与现代用法基本一致。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仍然用来表达对不公正现象的愤慨和同情。
在**传统文化中,“抱不平”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正义”观念。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仍然被广泛使用,反映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和对弱者的同情。
“抱不平”这个词给人带来积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正义、勇气和同情心。它鼓励人们在面对不公时勇敢站出来,为正义发声。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看到朋友或陌生人遭遇不公,我可能会采取行动或表达支持,这就是“抱不平”的体现。例如,在学校看到同学被不公正对待,我会站出来为他们说话。
在诗歌中,可以将“抱不平”融入到表达正义和同情的诗句中:
世间不平事,我心常抱不平。
愿为弱者声,正义永流传。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and up for justice”或“defend the wronged”,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是指为正义和弱者发声。
“抱不平”这个词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体现了对正义的追求,也鼓励我在面对不公时勇敢站出来。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我更加理解了同情和正义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他心里替她~。
1.
【抱】
(形声。从手,包声。本义:用手臂围住)。
同本义。
【引证】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遂相与一抱而别。 、 宋·苏洵《六国论》-犹抱薪救火。
【组词】
抱石、 抱嫁、 抱冰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平】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平,语平舒也。 、 《诗·小雅·伐木》-终和且平。 、 《素问·调经论》-神气乃平。
【组词】
平典、 平度、 平气、 平远、 平愉、 平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