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4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47:20
恶念:指不好的、邪恶的念头或想法,通常涉及伤害他人、违反道德或法律的行为意图。
恶念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恶”表示不好、邪恶,“念”表示念头、想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持着其基本的负面含义。
在**传统文化中,恶念被视为不道德的,与儒家思想中的“仁”和“礼”相悖。在现代社会,恶念常常与犯罪、不道德行为联系在一起,受到法律和道德的谴责。
恶念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危险、不信任和恐惧。它可能影响人们对他人的判断和行为,促使人们保持警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表现出恶念,例如在工作场所的勾心斗角,或者在社交场合的不诚实行为。这些经历提醒我们要识别和防范恶念。
在诗歌中,恶念可以被用来象征人性的黑暗面:
在夜的深渊,恶念潜伏,
如同阴影中的毒蛇,
等待着那一刻,吞噬光明。
恶念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阴森的画面,或者是低沉、不和谐的音乐,这些都能增强这个词的负面情感。
在英语中,恶念可以对应为“malicious intent”或“evil thought”,在不同文化中,这个词都承载着负面的含义,但在表达和使用上可能有所不同。
恶念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帮助我们识别和描述负面行为,还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保持警惕和道德判断。通过对恶念的理解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性和社会行为。
1.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2.
【念】
(形声。从心,今声。本义:常思;思念,惦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念,常思也。 、 《诗·大雅·文王》-天念尔祖。 、 《诗·邶风·谷风》-不念昔者。 、 《论语》-不念旧恶。 、 《战国策·赵策》-念悲其远。 、 《史记·陈涉世家》-念鬼。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念母劳家里。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念蒙君实。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因念黄山当平生奇览,而有奇若此。
【组词】
念诵、 念恤、 念旧、 念思、 念想、 念一、 念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