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32: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32:18
词汇“恶征”的深入学*和分析:
“恶征”字面意思指的是不良的征兆或预示,通常用来描述某种不祥的迹象或预示着不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恶征”一词源于汉语,由“恶”和“征”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献中,“恶”常指不好的、邪恶的,而“征”则有征兆、迹象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恶征”逐渐被用来描述任何不祥的预兆。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往往对“恶征”持有敬畏和避讳的态度,认为它们是神灵或自然界对人类的警示。在现代社会,虽然科学观念普及,但“恶征”一词仍然在某些情境下被用来形容不祥的或现象。
“恶征”一词往往带有一种不安和恐惧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不幸或灾难。在表达时,人们可能会用更加委婉或含蓄的方式来描述“恶征”,以减轻其带来的负面情绪。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某人连续遭遇不幸,周围的人可能会说这是“恶征”,暗示这些可能是某种不祥预兆的体现。
在诗歌中,可以将“恶征”融入到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中,如“夜幕低垂,星辰黯淡,恶征显现,人心惶惶”。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乌云密布、雷电交加的画面,配以低沉的雷声和风声,这些都是“恶征”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omen”或“portent”,它们也有预示未来的含义,但“恶征”更强调不祥的、负面的预兆。
“恶征”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对“恶征”的学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以及它在不同文化和个人经历中的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类词汇有助于丰富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2.
【征】
(形声。从彳(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 、 《尔雅》-征,行也。 、 《易·大壮》-壮于趾征凶。 、 《诗·小雅·小宛》-而月斯征。 、 《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先王卜征五年。 、 《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 古乐府《木兰词》-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唐·李白《送友人》-孤蓬万里征。
【组词】
征鼙、 征衣、 征客、 征鸟、 征盖、 征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