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46: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6:42
激战:字面意思是指激烈的战斗或战争。基本含义是指在战斗中双方都非常激烈地对抗,通常伴随着高强度的冲突和紧张的气氛。
“激战”一词源自汉语,由“激”和“战”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激”有激动、激烈的意思,“战”则是战斗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激战”逐渐成为描述激烈战斗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激战”常常与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联系在一起。在社会背景中,它也常用来形容政治或社会中的激烈对抗。
“激战”一词往往带有一种紧张和激烈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战场上的硝烟和勇士的英勇。它激发了人们对勇气和牺牲的敬意。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观看历史纪录片时遇到“激战”一词,它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历史人物在关键时刻的决断和勇气。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激战”:
在历史的长河中,
激战如烈火燃烧,
英雄们挥舞着剑,
在血与火中铸就荣耀。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战场硝烟弥漫、勇士们奋勇杀敌的画面。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激昂的交响乐,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来增强“激战”的氛围。
在英语中,“激战”可以对应为“fierce battle”或“intense combat”。在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战斗的激烈和紧张。
“激战”一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描述了战斗的激烈,还蕴含了勇气、牺牲和英雄主义的价值观。通过对“激战”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情感联想,这将有助于我在未来的语言表达中更准确和生动地使用这一词汇。
1.
【激】
(形声。本义:水势受阻遏后腾涌或飞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激,水碍袤疾波也。 、 《孟子》-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 《孙子·势》-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 吴均《与朱元思书》-泉水激石。
【组词】
激激、 激浪、 激射
2.
【战】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战,斗也。 、 《左传·庄公十一年》-皆陈曰战。 、 《公羊传·庄公三十年》-春秋敌者言战。 、 《左传·庄公十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乐府诗集·木兰诗》-将军百战死。 、 、 明·魏禧《大铁椎传》-挟矢以助战。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技击利巷战。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普法交战图。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组词】
征战、 战阀、 战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