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09: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09:15
词汇“履靸”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履靸”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履靸”(lǚ sǎ)字面意思是指古代的一种鞋履,特指鞋的前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履头饰也”,即鞋头的装饰。在古代,履靸有时也指鞋的整体。
由于“履靸”是一个古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非常有限,主要出现在古文、历史文献或特定的文学作品中。在口语和专业领域中几乎不使用。
“履靸”一词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它的演变反映了汉语词汇的变迁和语言的历时变化。
在古代**,履靸不仅是日常穿着的一部分,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不同材质和装饰的履靸代表了不同的社会阶层。
“履靸”一词给人以古朴、典雅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礼仪和文化。它可能唤起对古代生活的好奇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由于“履靸”在现代生活中不常见,个人应用的机会较少。但在学*古代文化和历史时,了解这一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
在创作古风诗歌或故事时,可以使用“履靸”一词来增添历史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履靸”的词汇,但类似的鞋履装饰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如欧洲中世纪的鞋头装饰。
“履靸”作为一个古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了解和学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深厚底蕴和文化传承。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样的词汇可以用来丰富语言的层次和深度。
1.
【履】
(会意。小篆字,从尸,即人;从彳(chì),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一般用“屦”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本义:践踏)。
同本义。
【引证】
《易·坤》-履霜,履虎尾。 、 《诗·魏风·葛屦》-可以履霜。 、 《礼记·玉藻》-履蒯席。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 《庄子·养生主》-足之所履。
【组词】
履危、 履亩、 履虎尾、 履迹、 履霜、 涉水如履平地;履冰、 履冰狐、 履坦、 履虚、 履薄行走
2.
【靸】
古代小儿穿的鞋子。前帮深而覆脚,无后帮。形制与之类似的拖鞋也叫“靸”。
【引证】
《说文》-靸,小儿履也。从革,及声。 、 《广雅》-靸,履也。 、 《急就篇》-靸鞮卬角褐袜巾。
【组词】
草靸;宝靸;靸鞵、 靸拔、 靸袋
低下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