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39: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39:55
“桃李成蹊”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桃树和李树下自然形成的小路。这个成语比喻有德行的人不需要自我宣扬,其美好的品质自然会吸引人们前来学*或追随。
在文学作品中,“桃李成蹊”常用来形容教育者的德行高尚,学生自然会慕名而来。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赞美某人的品德或成就,暗示其影响力和吸引力。在专业领域,如教育学或心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榜样的力量和非言语的影响。
“桃李成蹊”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指桃树和李树不说话,但因为果实甜美,人们自然会在树下踩出小路。后来这个成语被用来比喻有德行的人不需要自我宣扬,其美好的品质自然会吸引人们。
在**传统文化中,桃李象征着美好的品质和教育的力量。这个成语强调了榜样的重要性,以及通过个人行为和品德来影响他人的力量。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教育和领导力培养的语境中。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正直、谦逊和影响力。它鼓励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品德来影响他人,而不是通过自我宣传。
在我的教育经历中,我遇到过一位老师,他的教学方法和人格魅力深深影响了我们,他的课堂总是充满学生,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桃李成蹊”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德行昭昭引众来。 春风化雨润无声, 师者风范永流传。”
想象一片桃李树下,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人们在小路上行走,这种场景给人以宁静和美好的感觉。音乐上,可以选择柔和的钢琴曲,营造出温馨和谐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行动胜于言辞),强调通过实际行动来展示一个人的品质和影响力。
“桃李成蹊”这个成语深刻地表达了通过个人品德和行为来影响他人的重要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要注重内在修养,通过实际行动来展现自己的价值。
结交贤豪多杜陵,桃李成蹊卧落英。
迟日惠风柔,~绿渐稠。
1.
【桃】
(形声。从木,兆声。本义:果木名)。
桃树。
【引证】
《说文》-桃,桃果也。 、 《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 、 《诗·魏风·园有桃》-园有桃。
2.
【李】
(形声。从木,子声。本义:李树)。
同本义。落叶乔木,春天开白色花,果实叫李子,熟时黄色或紫红色,可吃。
【引证】
《说文》-李,李果也。 、 《诗·小雅·南山有台》-北山有李。
3.
【成】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成,就也。 、 《国语·周语》-成德之终也。 、 《太元元错》-成者功就不可易也。 、 《书·益稷》-箫韶九成。 、 《仪礼·少牢礼》-祝告曰利成。 、 《周礼·司书》-及事成。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组词】
落成
4.
【蹊】
(形声。从足,奚声。本作徯。本义:等待)。
小路。亦泛指路。
【引证】
《广雅》-蹊,道也。 、 《释名》-步所由道曰蹊。 、 马融《长笛赋》-是以间介无蹊。 、 张衡《思玄赋》-不识蹊之所由。 、 《三国演义》-罾缴充蹊,坑阱塞路。 、 《史记·李将军列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孟子》-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 、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 、 《商君书·算地》-都邑蹊道居仟一。
【组词】
蹊磴、 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