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29: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29:30
残贤害善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残害有才能和善良的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嫉妒或恶意中伤他人,尤其是那些比自己更有才能或更善良的人的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残贤害善 常被用来描绘反面角色的恶劣行径,如在古代小说或戏剧中,恶毒的后母或奸臣可能会被描述为残贤害善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道德败坏或不公正行为时,人们可能会引用这个成语。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伦理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不道德的行为或法律上的侵权行为。
同义词:嫉贤妒能、妒贤嫉能、排挤异己 反义词:举贤任能、尊贤使能、推崇备至
残贤害善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道德和才能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负面行为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残贤害善** 被视为一种极其恶劣的行为,因为它违背了儒家提倡的仁爱和公正原则。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警示人们不要因为嫉妒或私利而伤害他人。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负面情感,如厌恶和恐惧。它让人联想到不公正和恶意,可能会影响人们对某些人或行为的判断。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或听说有人因为嫉妒而采取不正当手段伤害他人,这时残贤害善 这个成语就能很好地描述这种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世间多少残贤害善事,唯愿人心如镜明。”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阴暗、扭曲面孔的画面,代表着残贤害善的行为。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紧张或不安的音乐,增强负面情绪的表达。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ab someone in the back”(背后捅刀子),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类似的负面行为。
残贤害善 这个成语在描述负面行为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行为的恶劣性质,还强调了这种行为对社会和个人的破坏性影响。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对于提升语言的精确性和表达的深度至关重要。
1.
【残】
(形声。从歹(è),戋(jiān)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伤害)。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残,伤也。 、 《战国策·秦策》。注:“灭也。”-昔智伯瑶残范中行。 、 《诗·大雅·民劳》-废为残贼。 、 《战国策·齐策》。注:“坏也。”-则汝残矣。 、 《史记·樊郦滕灌传》。集解:“谓多所杀伤也。”-凡二十七县残。 、 《战国策·秦策》。注:“害也。”-张仪之残,樗里疾也。 、 《周礼·夏官》-放轼其君则残之。 、 《左传·宣公二年》-残名以逞。
【组词】
摧残、 残心、 残贼、 残灭、 残夷
2.
【贤】
(形声。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多财)。
有德行;多才能。
【引证】
《说文》-贤,多才也。 、 《庄子·徐无鬼》-以财分人之谓贤。 、 《史记》-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 、 诸葛亮《出师表》-闲贤臣。
【组词】
贤声远达、 贤歌、 贤才、 时贤
3.
【害】
何不。 同: 曷
【引证】
《书·大诰》-王害不违卜。 、 《诗·周南·葛覃》-薄汙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归宁父母。 、 《孟子·梁惠王上》-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 、 《汉书·翟方进传》-予害敢不于祖宗安人图功所终?
4.
【善】
(会意,从言,从羊。言是讲话。羊是吉祥的象征。本义:吉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善,吉也。 、 《汉书·翼奉传》-来者以善日邪时,孰与邪日善时?
【组词】
善时、 善祥、 善征、 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