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37: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7:28
“桃李之馈”这个词汇源自**古代,字面意思是“桃树和李树的馈赠”,通常用来比喻学生或后辈对老师或前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这里的“桃李”指的是学生或后辈,而“馈”则是赠送、回报的意思。
在文学作品中,“桃李之馈”常用来形容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或者后辈对前辈的敬仰和回报。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教育、文化交流等专业领域,它仍然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表达。
同义词:
反义词:
“桃李之馈”这个词汇源于**古代的儒家文化,强调师生之间的道德关系和情感联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形容任何形式的尊敬和感激之情,不仅仅局限于师生关系。
在**文化中,尊师重道是一个重要的传统美德。因此,“桃李之馈”这个词汇在教育和社会交往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体现了对知识和智慧的尊重。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温馨和敬仰。它让我联想到师生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后辈对前辈的尊敬和感激。这种情感和联想在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时非常有用。
在我的学生时代,我曾参与组织过一次“桃李之馈”活动,为我们的老师准备了一场惊喜的庆祝会。这个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和相互尊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桃李之馈”:
春风拂过桃李园,
师生情深似海宽。
桃李之馈心意重,
感恩回报永流传。
想象一幅画面:在春日的校园里,桃树和李树盛开,学生们手持鲜花和自制礼物,走向老师的办公室。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受到温馨和敬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学生对老师的感激”或“后辈对前辈的敬仰”,但没有一个特定的词汇能够完全对应“桃李之馈”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深度。
“桃李之馈”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表达尊敬和感激的词语,更是一个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和情感联系的符号。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能够帮助我更好地传达对老师和前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明·归有光《河南策问对二道》:“吹毛求疵,诋欺无限,~,集以成罪。”
1.
【桃】
(形声。从木,兆声。本义:果木名)。
桃树。
【引证】
《说文》-桃,桃果也。 、 《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 、 《诗·魏风·园有桃》-园有桃。
2.
【李】
(形声。从木,子声。本义:李树)。
同本义。落叶乔木,春天开白色花,果实叫李子,熟时黄色或紫红色,可吃。
【引证】
《说文》-李,李果也。 、 《诗·小雅·南山有台》-北山有李。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馈】
(形声。从食,贵声。本义:以食物送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馈,饷也。 、 《诗·小雅·伐木》-陈馈八簋。 、 《礼记·檀弓》-君有馈焉曰献。 、 汉·贾谊《论积贮疏》-国胡以馈之。
【组词】
馈孰、 馈食、 馈飱、 馈馔、 馈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