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0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7:36
词汇“木立”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汉字组成:“木”和“立”。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木立”进行深入分析:
“木立”字面意思是指像木头一样直立不动,形容人或物体站立得非常笔直,有时也用来形容人呆立不动,缺乏活力或反应。
“木立”这个词由“木”和“立”两个基本汉字组成,其中“木”指树木,“立”指站立。这个词的组合形象地表达了像树木一样直立的状态。
在**文化中,树木常常被赋予坚韧和稳定的象征意义,因此“木立”也隐含了这种稳定和不动摇的特质。
“木立”给人一种静止和沉重的感觉,可能让人联想到孤独、沉默或是深思。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看到某人在听到某个重大消息后呆立不动,可以用“木立”来形容这种状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他木立如一棵老树,心中波澜不惊。”
想象一个寂静的夜晚,一个人木立在月光下,周围是寂静的森林,这种场景可能伴随着夜晚的虫鸣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and like a statue”或“frozen in plac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静止和不动的概念是相似的。
“木立”这个词虽然简单,但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背景下,它可以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义。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我们的思想和情感。
1.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
2.
【立】
(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立,侸也。 、 《易·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 《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乡立。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持璧却立。 、 《韩非子·喻老》-立有间。 、 宋·欧阳修《归田来》-卖油翁释担而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或立或卧。
【组词】
挺立、 坐立不安;把电线杆立起来;肃立、 立托、 立容、 立戟、 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