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时间: 2025-05-01 05:13:35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基础信息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的意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13:35

基本定义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是一句**成语,字面意思是桃树和李树不说话,但它们的果实自然会吸引人们来采摘,从而形成一条小路。基本含义是指有真才实学的人不需要自我吹嘘,他们的才华和成就自然会吸引人们的注意和尊敬。

语境分析

  •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这句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默默无闻但才华横溢的人物,如《红楼梦》中的某些角色。
  •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能用这句成语来赞美那些不张扬但有实力的人。
  • 专业领域:在教育或学术领域,这句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教学成果显著但不自夸的教师或学者。

示例句子

  1. 他虽然不常在公开场合发言,但他的研究成果“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已经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2. 这位老师从不夸耀自己的教学方法,但学生们都受益匪浅,真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同义词与反义词

  • 同义词:实至名归、不言而喻
  • 反义词:自吹自擂、名不副实

词源与演变

这句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指李广将军的品德和才能,即使他不自我宣传,人们也会自然而然地尊敬他。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有真才实学的人不需要自我吹嘘。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谦虚是一种美德,这句成语体现了这种价值观。它强调内在的才华和品德比外在的宣传更为重要。

情感与联想

这句成语给人以稳重、内敛的印象,让人联想到那些默默耕耘、不张扬但有实力的人。它传递了一种低调而有力的美感。

个人应用

在职场中,我曾遇到一位同事,他从不夸耀自己的工作成绩,但他的项目总是能成功,同事们都很尊敬他,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行”的含义。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不言自明心意重,下自成行路已通。”

视觉与听觉联想

想象一片桃李盛开的果园,人们在树下采摘果实,形成一条小路。这样的画面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行动胜于言辞),强调实际行动比空谈更有说服力。

反思与总结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这句成语强调了内在才华和品德的重要性,提醒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应注重实际行动和成果,而不是空洞的自我宣传。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升语言的深度和韵味。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的来源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没能弥彰。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的相关字

1. 【桃】 (形声。从木,兆声。本义:果木名)。 桃树。
【引证】 《说文》-桃,桃果也。 、 《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 、 《诗·魏风·园有桃》-园有桃。

2. 【李】 (形声。从木,子声。本义:李树)。 同本义。落叶乔木,春天开白色花,果实叫李子,熟时黄色或紫红色,可吃。
【引证】 《说文》-李,李果也。 、 《诗·小雅·南山有台》-北山有李。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

5.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6. 【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自,鼻也。

7. 【成】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成,就也。 、 《国语·周语》-成德之终也。 、 《太元元错》-成者功就不可易也。 、 《书·益稷》-箫韶九成。 、 《仪礼·少牢礼》-祝告曰利成。 、 《周礼·司书》-及事成。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组词】 落成

8.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

相关问答

相关查询

淤涌 淤浊 淤洳 淤泥 淤塞 淤垫 淤土 淤伤 淡饭黄齑 淡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人字头的字 支支离离 磉磴 天祥 天衣无缝 竖心旁的字 鬼字旁的字 析肝刿胆 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论开头的成语 口字旁的字 砂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平地波澜 見字旁的字 明堂正道 戴日戴斗 见时知几 献酒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