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3: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3:41
“休沐”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字面意思是休息和沐浴,通常指官员或士人在规定的休息日进行休息和清洁身体的活动。在古代,官员有固定的休沐日,这一天他们可以不用上班,进行个人卫生和休息,以保持身心健康。
在文学作品中,“休沐”常用来描绘一种宁静、放松的氛围,尤其是在描述古代官员的生活时。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文化相关的讨论中,它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古代文学研究中,“休沐”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以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和制度。
“休沐”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休”意味着停止工作或休息,“沐”则指沐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特指官员的休息日。
在古代**,休沐制度是社会管理的一部分,体现了对官员身心健康的关怀。这种制度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工作与休息平衡的重视。
“休沐”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联想到古代官员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享受片刻的宁静和清洁。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不常使用“休沐”这个词,但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这个词常常出现,让我对古代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休沐”:
休沐日,阳光洒满庭院,
古树下,书卷展开,
心灵沐浴在知识的泉源,
宁静中,思绪飞扬。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古代官员在休沐日,坐在庭院中,周围是静谧的自然景色,耳边是轻柔的风声和鸟鸣,这种场景给人以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制度可能被称为“假日”或“休息日”,但“休沐”这个词特有的古代汉语韵味和文化背景使其在跨文化比较中显得独特。
“休沐”这个词不仅是一个历史词汇,也承载了古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和文化价值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丰富我的语言表达。
1.
【休】
(会意。从人,从木。人依傍大树休息。本义:休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休,息止也。 、 《尔雅》-休,息也。 、 《诗·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 《五经文字》-休,象人息木阴。 、 《汉书·王莽传》。注:“庇荫也。”-诚上休陛下余光。 、 《诗·大雅·民劳》-汔可小休。 、 《礼记·月令》-毋休于都。 、 《史记·高帝纪》-止宫休舍。 、 唐·杜甫《兵车行》-未休关西卒。 、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景公猎,休,坐地而食。 、 岳飞《五岳祠盟记》-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休于树 、 《资治通鉴·唐纪》-命士少休。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将士更休。 、 、 《聊斋志异》-既暮,休于旅舍。
【组词】
休日、 休舍、 休士、 休坐
2.
【沐】
(形声。从水,木声。本义:洗头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沐,濯发也。 、 《诗·小雅·采绿》-予发曲局,薄言归沫。 、 《周礼·宫人》-共王之沐浴。 、 《左传》-沐则心覆。 、 《公羊传·隐公八年》-诸侯皆有汤沐之邑也。 、 《礼记·檀弓》-夫子助之沫椁。 、 《论衡·讥日》-且沐者,去首垢也,洗去足垢,盥去手垢,浴去身垢,皆去一形之垢,其实等也。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组词】
沐发、 沐澡、 沐濯、 沐芳、 沐巾、 沐盆、 栉风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