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3:08: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08:16
枯死:指植物因缺乏水分、养分或受到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生命活动停止,外观呈现干枯、无生机的状态。
“枯死”一词由“枯”和“死”两个字组成。“枯”字古汉语中指植物失去水分而干瘪,“死”字则表示生命活动的停止。这两个字结合,形象地描述了植物因缺水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死亡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植物的枯死往往与生命的无常和自然的循环相联系,常被用作诗词中的意象,表达对生命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枯死”一词往往带有一种哀伤和无奈的情感,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脆弱和自然的无情。它也可能引发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家中植物枯死的情况,这不仅让人感到遗憾,也可能促使我们反思如何更好地照顾植物,以及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枯死的枝头,挂着最后的叶,是冬日里沉默的诗篇。”
看到“枯死”的图像,可能会联想到干枯的树枝、枯黄的叶片,听到风吹过枯枝的声音,带来一种凄凉和萧瑟的感觉。
在英语中,“枯死”可以对应为“withered”或“dead”,在不同文化中,植物的枯死都可能被用作生命循环和自然法则的象征。
“枯死”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植物的一种状态,也反映了人类对生命和自然界的深刻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丰富地表达情感和思想,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1.
【枯】
(形声。从木,古声。本义:枯槁,草木干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枯,槁木也。 、 《礼记·月令》-草木蚤枯。 、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唐·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 、 《资治通鉴》-载燥荻枯柴。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菀枯顷刻。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八月禾未枯。
【组词】
枯荣、 枯凋、 枯索、 枯梧、 枯鱼、 枯腊
2.
【死】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死,民之卒事也。 、 《列子·天瑞》-死者,人之终也。 、 《礼记·曲礼》-庶人曰死。 、 《礼记·檀弓》-沁人曰死。 、 《左传·哀公十六年》-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 、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何国变,宁南死。
【组词】
死生、 死过、 死限、 死却、 死不残、 死去还魂、 死费尽残、 死数里算帐、 死耗、 死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