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52: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52:26
“枯根”字面意思指的是植物的根部因缺乏水分或营养而干枯。基本含义可以引申为事物的基础或根源已经衰败或失去活力。
在文学中,“枯根”常用来象征衰败、死亡或失去希望的情境。例如,在描述一片荒芜的土地时,可能会提到“枯根遍布”。 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某个组织或个人的基础已经动摇或崩溃。 在专业领域,如农业或生态学,“枯根”可能指的是需要处理的土壤问题,或者是对生态系统健康的一种评估。
同义词:干根、朽根、死根 反义词:活根、生根、茂根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程度和具体情境。例如,“朽根”可能更强调根部的腐烂状态,而“枯根”则更侧重于干燥和失去活力。
“枯根”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构成简单明了,由“枯”和“根”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中已有使用“枯”字来描述植物的干枯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枯根”常常与自然界的循环和生命的脆弱性联系在一起。它也常被用来比喻社会的衰败或个人的困境。
“枯根”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悲伤和失落。它让人联想到荒凉、无助和终结。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旅行时看到一片荒废的花园,里面满是枯根,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枯根之下,隐藏着春天的秘密,等待着雨水的滋润,再次绽放生命的绿意。”
视觉上,“枯根”可能让人联想到干枯的树枝和荒芜的土地。听觉上,可能没有特定的声音与之关联,但可以想象到风吹过枯枝的沙沙声。
在英语中,“枯根”可以翻译为“withered roots”,其使用和含义与中文中的“枯根”相似,都用来描述植物根部的干枯状态。
“枯根”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色彩。它不仅描述了植物的状态,也常被用来比喻更广泛的社会和个人情境。了解和掌握这个词的使用,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深度和丰富性。
1.
【枯】
(形声。从木,古声。本义:枯槁,草木干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枯,槁木也。 、 《礼记·月令》-草木蚤枯。 、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唐·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 、 《资治通鉴》-载燥荻枯柴。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菀枯顷刻。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八月禾未枯。
【组词】
枯荣、 枯凋、 枯索、 枯梧、 枯鱼、 枯腊
2.
【根】
(形声。从木,艮(gèn)声。本义:草木之根)。
植物生长于土中或水中吸收营养的部分。
【引证】
《说文》-根,木株也。 、 《说文通训定声》-蔓根为根,直根为柢。 、 《韩非子·解老》-根深,则视久。 、 《老子》-是谓深根、固柢。 、 《论衡·超奇》-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其无宿根者,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组词】
根荄、 根茇、 根柢、 根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