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20: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20:37
动物纤维 指的是从动物身上获取的纤维,用于制作纺织品或其他材料。这些纤维通常来源于动物的毛发、羽毛、丝腺等部位。最常见的动物纤维包括羊毛、马海毛、骆驼毛、安哥拉兔毛和蚕丝等。
在专业领域,动物纤维常用于纺织学、材料科学和服装设计中,讨论其物理特性、加工方法和应用。在文学中,动物纤维可能被用来象征温暖、自然或奢华。在口语中,它可能简单地指代用动物纤维制成的衣物或产品。
“动物纤维”一词源于拉丁语“animal”(动物)和“fibra”(纤维)。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动物纤维的应用范围和加工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在许多文化中,动物纤维与手工艺术和传统工艺紧密相关。例如,羊毛在欧洲传统编织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蚕丝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贵和优雅。
动物纤维常让人联想到温暖、舒适和自然。它们也常与高品质和奢华感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使用如羊绒和蚕丝等高端材料时。
在日常生活中,动物纤维制成的衣物因其保暖性和舒适性而受到青睐。例如,在寒冷的冬季,一件羊毛大衣可以提供必要的保护和温暖。
在诗歌中,动物纤维可以被用来象征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循环:
羊毛如云,轻柔覆盖大地, 冬日里,它是温暖的守护者。
动物纤维可以让人联想到柔软的触感和温暖的色调,如羊毛的白色或驼色的自然色调。在听觉上,可能联想到纺织机的工作声或羊群的叫声。
在不同文化中,动物纤维的使用和意义各异。例如,羊毛在欧洲文化中非常普遍,而在亚洲,蚕丝则更为重要。
动物纤维不仅是重要的纺织原料,也承载着文化和情感的价值。了解和使用这些纤维,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材料科学,也能增进我们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1.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
2.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
3.
【纤】
(形声。从糸,千声从糸(mī),细丝,表微小。本义:细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纤,细也。 、 《书·禹贡》。郑注:“细也。”-厥筐元纤缟。 、 傅毅《舞赋》。注:“细縠也。”-纤縠蛾飞。 、 司马相如《子虚赋》-杂纤罗。 、 《三国志·诸葛亮传》-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 《汉书·马皇后纪》。注:“纤介,犹微细也。”-母子慈爱,始终无纤介之间。 、 《隋唐演义》-纤谷蛾飞可爱,浮腾雀跃仙踪。
【组词】
纤毫芥蒂、 纤忽、 纤刀、 纤腰
4.
【维】
(形声。从糸(mì),隹(zhuī)声。本义:系物的大绳)。
同本义。
【引证】
《玉篇》-维,紘也。 、 《说文》-维,车盖系也。 、 《广雅》-维,系也。 、 《楚辞·天问》-斡维焉系。 、 《周礼·节服氏》。注:“维之以缕。”-维王之大常。 、 《左传·昭公十年》。疏:“纲也。”-居其维首。 、 《淮南子·天文训》-天柱折,地维绝。
【组词】
维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