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1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10:22
消亡:指事物逐渐减少以至完全消失,或者生命体死亡、灭绝的过程。
“消亡”一词源自古代汉语,由“消”和“亡”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消”指消失、消散,“亡”指死亡、失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消亡”。
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消亡”常与历史的变迁、文明的更迭联系在一起。例如,古埃及文明的消亡,让人们思考文明的脆弱性和历史的无情。
“消亡”一词往往带有一种哀伤和无奈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失去、终结和不可逆转的变化,引发人们对生命、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目睹一些传统手工艺的消亡,这让我意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消亡”:
在时光的长河中,
古老的文明悄然消亡,
留下的,
是历史的尘埃和无尽的思索。
在英语中,“消亡”可以对应为“extinction”或“perish”。在不同的文化中,对于“消亡”的理解和表达可能有所不同,但都涉及到终结和失去的概念。
“消亡”是一个深刻且多面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事物的终结,也引发了对生命、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消亡”这个词汇,有助于我更深刻地理解世界的变迁和生命的脆弱。
1.
【消】
(形声。从水,肖声。本义:消除;消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消,尽也。 、 枚乘《七发》。注:“消,灭也。”-消息阴阳。 、 张衡《西京赋》。注:“消,散也。”-消雰埃于中宸。 、 《素问·皮部论》。注:“消,烁也。”-热多则筋弛骨消。 、 《孟子》-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 《三国志·魏志》-诏求隐学之士能消灾复异者。 、 京剧《贵妃醉酒》-娘娘一肚子气没地方散去,借酒消愁。
【组词】
消索、 消炎、 消弭
2.
【亡】
古同“无”。
没有。 同: 无
【引证】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 、 《诗·唐风·葛生》-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 《仪礼·士丧礼》-亡则以缁,长半幅。 、 《论语·子张》-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孟子·尽心上》-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 、 《汉书·李广苏建传》-自苦亡人之地。 、 、 《后汉书·列女传》-君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