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14: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14:44
词汇“校督”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校”和“督”两个字组成。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校督”进行深入分析:
“校督”字面意思是指在学校中负责监督、管理的人员。在教育领域,它通常指的是对学校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监督和指导的职位或人员。
“校督”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并不常见,更多是在现代汉语中,特别是在教育管理领域中被广泛使用。随着教育体系的发展,这个词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加。
在**,教育一直被视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因此“校督”这样的职位在社会中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责任感。在社会文化背景下,校督通常被期望能够严格管理,确保教育质量。
提到“校督”,人们可能会联想到权威、责任和严格。这个词可能会引起人们对规则和秩序的尊重,同时也可能带来一定的压力感。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曾经在学校或工作中遇到过类似“校督”的角色,可能会对他们的严格管理有深刻的印象,这种印象可能会影响个人对权威和规则的态度。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校督”作为一个象征性的角色,代表秩序和规范,如:
“在这座知识的殿堂里,校督如同一盏明灯,照亮学子前行的道路。”
视觉上,“校督”可能让人联想到穿着正式、手持文件夹的形象。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严肃的讲话声或指挥声。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职位可能有不同的称呼,但其核心职责——监督和管理——是相似的。例如,在英语中,可能对应的是“school supervisor”或“principal”。
“校督”这个词在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代表了监督和管理的职责。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沟通和理解教育领域的相关话题。
1.
【校】
(形声。从木,交(jiào)声。(jiào)本义:古代拘囚犯人的刑具)。
学堂,学校。
【引证】
《集韵》-校,教学之宫。 、 《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郑国谓学为校。”-郑人游于幺校。 、 《汉书·平帝纪》-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 、 《孟子》-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组词】
校序、 校室、 校学
2.
【督】
(形声。从目,叔声。本义:察看督促,监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督,察也。 、 《周礼·春官·大祝》-禁督逆祀命者。 、 《太玄卷一周》-植中枢,立督虑。 、 《史记·李斯传》-行督责之术。 、 《汉书·王褒传》-离娄督绳。 、 《汉书·公孙贺传》-督责大臣。 、 《汉书·高帝纪》-闻将军有意督过之。 、 《三国志·诸葛亮传》-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