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6:01: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6:01:38
“校猎”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源自古代汉语,字面意思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进行狩猎活动,通常是为了训练士兵或贵族子弟的骑射技能,也可能包含军事演练的成分。在古代,校猎往往是一种带有军事性质的狩猎活动,有时也用于娱乐或社交。
在文学作品中,“校猎”可能被用来描绘古代贵族的生活场景,展现其奢华和权力。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军事相关的专业领域,可能会被提及。
同义词:狩猎、围猎、打猎 反义词:无,因为“校猎”是一个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词汇,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校猎”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校”有训练、检验的意思,“猎”则是狩猎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
在古代**,校猎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它不仅展示了贵族的权力和地位,也是军事训练的一部分。这种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军事文化。
提到“校猎”,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骑士精神和贵族生活,带来一种历史感和仪式感。这种词汇可能会激发人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探索欲。
由于“校猎”是一个较为古老和专业的词汇,现代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但在学*历史或参与相关文化活动时,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背景是有益的。
在创作历史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校猎”来描绘古代贵族的生活场景,增加作品的历史氛围和真实感。
结合古代狩猎的图片或视频,可以更好地理解“校猎”的场景和氛围。听觉上,可以想象马蹄声、箭矢飞过的声音,以及贵族们的欢笑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狩猎活动也可能存在,但具体的名称和形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欧洲中世纪的贵族也有类似的狩猎活动,但可能使用不同的词汇来描述。
“校猎”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军事和社交活动,也承载了一定的文化和情感价值。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
1.
【校】
(形声。从木,交(jiào)声。(jiào)本义:古代拘囚犯人的刑具)。
学堂,学校。
【引证】
《集韵》-校,教学之宫。 、 《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郑国谓学为校。”-郑人游于幺校。 、 《汉书·平帝纪》-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 、 《孟子》-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组词】
校序、 校室、 校学
2.
【猎】
(形声。从犬,巤(liè)声。本义:打猎,捕捉禽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猎,放猎逐禽也。 、 《诗·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 《礼记·月令》-执弓挟矢以猎。 、 《左传·宣公十一年》-楚蒍艾猎,字叔敖。 、 《太玄·毅》。注:“捕也。”-吏所猎也。 、 唐·王维《观猎》-将军猎渭城。 、 《汉书·李广苏建传》-单于出猎。 、 《聊斋志异·促织》-教我猎虫所。
【组词】
猎火、 猎围、 猎士、 猎夫、 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