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11: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11:59
“兔走乌飞”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兔子奔跑,乌鸦飞翔。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时间流逝得非常快,比喻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对时间的感知和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作品和日常交流中,成为描述时间流逝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兔子常常象征着敏捷和迅速,而乌鸦则常与神秘和变化联系在一起。因此,“兔走乌飞”这个成语在文化中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强调时间的不可逆和生命的短暂。
这个成语常常引起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它可能唤起人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或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
在个人生活中,我可能会在感叹时间过得太快时使用这个成语,例如在回顾一年的工作或生活时,感慨“兔走乌飞,一年又过去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写:“兔走乌飞,岁月无声,留下的是记忆的痕迹,带走了青春的容颜。”
在其他语言中,类似的表达可能包括英语中的“time flies”或“the days are slipping awa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时间流逝迅速的概念。
“兔走乌飞”这个成语在*语言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个描述时间流逝的生动表达,也承载了人们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思考。
行人自是心如火,兔走乌飞不觉长。
我且花前沉醉,管甚个~,白发蒙头。
1.
【兔】
(象形。象踞后其尾形。本义:哺乳类动物,通称兔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其兽前足短后足长,俗字作菟。-兔,兽名。象踞后其尾形。 、 《论衡·奇怪》-兔舐毫而孕,及其生子,从口而出也。 、 《诗·召南·兔置》-肃肃兔罝。 、 《礼记·曲礼》-兔曰明视。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 、 、 、 《乐府诗集·木兰诗》-雄兔脚扑朔。 、 、
2.
【走】
(会意。金文字形象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象人脚。合起来表示人在跑。本义: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走,趋也。 、 《诗·大雅·緜》-来朝走马。 、 《仪礼·士相见礼》-某将走见。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险其走。 、 《吕氏春秋·期贤》-若蝉之走明火也。 、 《大戴礼记·诸侯迁庙》-在位者皆反走辟。 、 《韩非子·喻老》-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 、 《乐府诗集·木兰诗》-双兔傍地走。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飞沙走砾。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录毕,走送之,不敢稍愈约。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几欲先走。
【组词】
走马观花;走堂的、 走塘的、 走百病、 走骤、 走丸、 走解、 走三家不如坐一家
3. 【乌】
4.
【飞】
(象形。小篆字形,下面象展开的双翼,上面象鸟首。本义:鸟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飛,鸟翥也。象张翼之形。 、 《易·小过》-飞鸟遗之音。 、 《太玄·唐》。注:“飞肉,禽鸟也。”-明珠弹于飞肉。 、 唐·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鸟倦飞而知还。 、 吴均《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
【组词】
飞凫、 飞翰、 飞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