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55: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55:48
围裙:一种穿在身上用来保护衣服不被弄脏或弄湿的服装,通常由布料制成,有带子可以系在腰间。
围裙一词源于古英语“apron”,源自中世纪英语“napron”,意为“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拼写和发音发生了变化,但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许多文化中,围裙象征着家庭和烹饪的传统。在某些社会中,围裙还被视为女性角色的象征,尽管这种观念正在逐渐改变。
围裙常常让人联想到温馨的家庭氛围和母亲的形象。它也可以唤起对童年或简单生活的怀旧情感。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祖母总是系着一条蓝色的围裙,在厨房里忙碌。那条围裙成了她慈爱和勤劳的象征。
诗歌: 围裙飘飘,香气四溢, 厨房里,爱的旋律。 每一道菜,都是心意, 围裙下,藏着温暖的故事。
围裙可以让人联想到厨房的嘈杂声和食物的香味。视觉上,围裙的颜色和图案可以反映出穿着者的个性和风格。
在不同文化中,围裙的设计和用途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日本的围裙(エプロン)可能更加精致和装饰性,而西方的围裙则更注重实用性。
围裙作为一个日常用品,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承载着文化和社会的象征意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围裙的多重含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描述场景。
1.
【围】
(形声。从囗,韦声。“囗”是“围”的古字。本义:环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按,围绕, 周围字当用此。”-囗,回也,象回币之形。 、 《广雅·释诂四》-围,裹也。 、 《易·系辞上》-范围天地之化。 、 《周礼·考工记·庐人》-以其一为之被而围之。
【组词】
围堑、 围圆、 围地、 围屏、 围落
2.
【裙】
(形声。从衣,君声。《说文》从“巾”。本义:下裳,古代男女都有下裳)。
古指下裳,今专指裙子。
【引证】
《说文》-裙,下裳也。 、 《释名》-裙,下裳也。裙,群也,联接群幅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 《乐府诗集·陌上桑》-缃绮为下裙。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揽裙脱丝履。 、 唐·杜甫《石壕吏》-出入无完裙。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血色罗裙翻酒污。
【组词】
连衣裙;连衫裙;围裙;短裙;超短裙;裙布钗荆、 裙袄、 裙门、 裙刀、 裙幄、 裙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