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23: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23:19
泪人儿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一个哭泣的人,尤其是指那些因为悲伤、感动或其他强烈情感而流泪的人。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哭得很厉害,眼泪流得很多,形象地描绘了一个泪流满面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泪人儿 常用来增强情感表达,描绘角色的内心世界。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因为电影、电视剧或其他情境而哭泣。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情感研究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情感反应的强度。
同义词:泪汪汪、泪流满面、泪眼朦胧 反义词:笑逐颜开、喜笑颜开(这些词汇描述的是高兴、快乐的情绪,与泪人儿形成对比)
泪人儿 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泪”和“人儿”组成,反映了汉语中常用的构词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固定,主要用来形容哭泣的状态。
在文化中,哭泣常常被视为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在面对悲伤或感动的情境时。因此,泪人儿 这个词汇在描述这些情感状态时非常贴切,反映了人对情感表达的重视。
泪人儿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强烈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悲伤、同情和感动。它能够唤起人们对他人情感状态的共鸣,增强情感交流。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多次看到朋友因为电影或真实生活中的**而变成泪人儿。这种经历让我更加理解情感的力量和表达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月光下,她成了泪人儿, 泪珠如星,滑落无言。”
泪人儿 这个词汇让人联想到悲伤的音乐和哭泣的画面,如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女主角哭泣的场景,或是悲伤的钢琴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a crying mess" 或 "a sobbing heap",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类似的情感状态。
泪人儿 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表现力的词汇,能够生动地描绘出哭泣的状态。通过对这个词汇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情感表达在语言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不同语境中灵活运用词汇。
1.
【泪】
(形声。从水,戾(lì)声。简化字“泪”是个从“水”从“目”的会意字。本义:眼泪)。
同本义。
【引证】
《晋书·羊祜传》-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坠泪碑。 、 《战国策·燕策》-士皆垂泪涕。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组词】
涕泪、 泪波、 泪泉、 泪球、 泪晶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