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53: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3:47
“围裹”是一个动词,字面意思是用布料、衣物或其他材料将某物或某人包裹起来,形成一个包围的状态。基本含义是围绕并覆盖,通常用于描述保护、保暖或装饰的行为。
“围裹”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构成由“围”和“裹”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围绕和包裹的动作。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诗经》中有“围裹”一词的变体。
在**文化中,“围裹”常与保暖、保护和装饰有关,如传统的围巾、披肩等服饰,都是用来围裹身体的。在社会背景中,它也象征着关怀和保护。
“围裹”给人以温暖、安全和舒适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母亲的怀抱或冬日的暖阳,带来一种心理上的慰藉。
在寒冷的冬日,我喜欢围裹着厚厚的围巾,感觉像是被温暖包围,这种感觉让我感到安心和放松。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围裹”:
冬日的风,
如刀割面,
我围裹着思念,
在心中筑起温暖的墙。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孤独的人站在雪地中,围裹着厚厚的毛毯,背景音乐是柔和的钢琴曲,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一种宁静和安慰。
在英语中,“围裹”可以对应为“wrap”或“envelop”,在不同的文化中,这个动作都承载着保护和温暖的含义。
“围裹”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具有丰富的内涵,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动作,还承载了情感和文化的意义。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词汇,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描述场景。
1.
【围】
(形声。从囗,韦声。“囗”是“围”的古字。本义:环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按,围绕, 周围字当用此。”-囗,回也,象回币之形。 、 《广雅·释诂四》-围,裹也。 、 《易·系辞上》-范围天地之化。 、 《周礼·考工记·庐人》-以其一为之被而围之。
【组词】
围堑、 围圆、 围地、 围屏、 围落
2.
【裹】
(形声。从衣,果声。本义:包,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裹,缠也。 、 《穆天子传》-朱三百,裹。 、 《管子·君臣》。注:“谓财货所苞裹而藏也。”-富之以国裹。 、 《吕氏春秋·本生》。注:“犹囊也。”-无不裹也。 、 宋玉《高唐赋》-绿叶紫裹。 、 郭璞《江赋》-濯颖散裹。 、 《资治通鉴》-乃取蒙冲头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伤者手为裹创,死者厚棺殓,酹醊而哭之。
【组词】
裹束、 裹足、 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