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1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15:04
死讯:指关于某人死亡的消息。这个词汇通常带有悲伤和严肃的情感色彩,因为它涉及到生命的终结和与之相关的哀悼过程。
死讯这个词由“死”和“讯”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死”指生命的终结,“讯”指消息或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文化和语境中,其情感色彩和表达方式有所变化。
在许多文化中,死讯都是一个敏感且重要的话题。它不仅涉及到个人的悲伤和哀悼,还可能影响到家庭、社区甚至国家的情感和行为。例如,在一些文化中,死讯的传达方式和接收者的反应都有特定的传统和习俗。
死讯这个词通常会引发悲伤、震惊和哀悼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以及与亲人分离的痛苦。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表达,使他们在处理相关话题时更加谨慎和敏感。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有一次我需要传达一个亲近朋友的死讯给其他朋友。那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时刻,我尽力以最温和和尊重的方式传达这个消息,以减轻他们的痛苦。
诗歌:
当死讯如冷风袭来,
心碎无声,泪如雨下。
生命之花,凋零于夜,
哀思如潮,无尽天涯。
视觉:死讯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黑白照片、墓地、哀悼的人群等图像。 听觉:相关的声音可能包括哀乐、哭泣声、低沉的祈祷声等。
在不同文化中,死讯的传达和反应方式有很大差异。例如,在一些西方文化中,人们可能更倾向于公开表达悲伤,而在一些东方文化中,可能更注重内敛和尊重。
死讯是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词汇,它在语言中的使用需要谨慎和敏感。通过对这个词汇的学习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人们情感和行为的影响。在未来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意如何恰当地使用和处理这个词汇。
1.
【死】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死,民之卒事也。 、 《列子·天瑞》-死者,人之终也。 、 《礼记·曲礼》-庶人曰死。 、 《礼记·檀弓》-沁人曰死。 、 《左传·哀公十六年》-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 、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何国变,宁南死。
【组词】
死生、 死过、 死限、 死却、 死不残、 死去还魂、 死费尽残、 死数里算帐、 死耗、 死君
2.
【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亦作询。汉宣帝名询。-讯,问也。 、 《诗·小雅·正月》。传:“问也。”-讯之占梦。 、 《礼记·学记》。注:“或为訾,按,訾犹咨也。”-多其讯。 、 《左传·文公十二年》。注:“通问之官。”-执讯而与之书。 、 《公羊传·僖公十年》。注:“上问下曰讯。”-君尝讯臣矣。 、 《礼记·王制》-以讯首或告。 、 《汉书·张汤传》。注:“考问也。”-讯鞫论报。 、 《汉书·邹阳传》。注:“谓鞠问也。”-卒从吏讯。 、 《国语·吴语》-乃讯申胥。 、 清·张廷玉《明史》-昼夜搒讯。 、 清·方苞《狱中杂记》-木讯者三人。
【组词】
讯定、 讯治、 讯责
询问;请教。
【引证】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广问讯。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咸来问讯。 、 清·方苞《狱中杂记》-泛讯之。 、 《红楼梦》-你如今也讯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儿配的上,就来告诉我。
【组词】
讯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