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5: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5:46
“死说活说”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无论怎么说,无论如何劝说。它表达的是一种无论怎样努力说服,对方都不为所动或不接受的态度或情况。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人固执己见,不听劝告。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形容某人无论如何都不改变主意,或者某件事情无论如何都无法说服别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人际关系学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沟通障碍或固执行为。
同义词:固执己见、顽固不化、一意孤行 反义词:从善如流、虚心接受、听从劝告
“死说活说”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固执行为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固执行为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劝说和说服是一种常见的社交行为,因此这个成语在描述人际交往中的固执行为时非常有用。它反映了社会对于沟通和理解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无奈和挫败感。它让我联想到在努力说服他人时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尝试说服一个朋友改变他的决定,但他就是死说活说,最终我只能接受他的选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死说活说,心门紧闭, 言语如风,难入心底。”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一扇紧闭的门前,无论他如何敲门或呼喊,门都不为所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持续不断的敲门声和呼喊声,但始终没有回应。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o matter how much you talk, they won't listen”或“stubborn as a mule”,它们都表达了类似的固执和不愿听从劝告的意思。
“死说活说”这个成语在描述固执行为时非常有力,它不仅反映了沟通的困难,也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需要耐心和理解。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帮助我更好地描述和理解他人的行为。
她死说活说把几条鱼放在锅台上。
1.
【死】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死,民之卒事也。 、 《列子·天瑞》-死者,人之终也。 、 《礼记·曲礼》-庶人曰死。 、 《礼记·檀弓》-沁人曰死。 、 《左传·哀公十六年》-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 、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何国变,宁南死。
【组词】
死生、 死过、 死限、 死却、 死不残、 死去还魂、 死费尽残、 死数里算帐、 死耗、 死君
2.
【说】
古语的读法。 同: 悦
【引证】
《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战国策·魏策》-秦王不说。 、 《韩非子·内诸说上》-宣王说之。 、 《韩非子·五蠹》-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3.
【活】
(形声。从水,昏(kuò)声。本义:流水声。用本义时读(guō))。
生存。与“死”相对。
【引证】
《诗·邶风·击鼓》-不我活兮。 、 《书·太甲》-不可活。 、 《孟子》-民非水火不生活。 、 《楚辞·天问》-巫何活焉?
【组词】
鱼在水里才能活;这个孩子只活三个月;活到高龄而且精力充沛;活头儿
4.
【说】
古语的读法。 同: 悦
【引证】
《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战国策·魏策》-秦王不说。 、 《韩非子·内诸说上》-宣王说之。 、 《韩非子·五蠹》-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