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5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4:54
武臣:字面意思是指在古代朝廷中担任武职的官员,通常指那些负责军事指挥、保卫国家安全的将领或武官。
武臣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武”指军事、武力,“臣”指官员、臣子。随着历史的发展,武臣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指代军事领域的官员。
在**传统文化中,武臣往往被赋予忠诚、勇敢、有担当的形象,与文臣相对,共同构成了古代朝廷的两大支柱。
武臣一词常让人联想到古代战争、英雄主义和忠诚,给人以庄严、崇高的情感反应。
在历史小说阅读中,我常常被那些忠诚勇敢的武臣形象所吸引,他们的故事激励我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韧和勇气。
在诗歌中,可以将武臣融入到描述古代战争的场景中:
铁马金戈夜不休,
武臣策马战沙丘。
忠诚热血洒疆土,
千古英名传不朽。
武臣一词可以联想到古代战争的画面,如战马奔腾、士兵冲锋的场景,以及古代战鼓和号角的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如日本,类似的词汇可能是“武士”(Samurai),他们也是忠诚、勇敢的战士,但在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上有所不同。
武臣一词不仅代表了古代军事官员的形象,也承载了忠诚、勇敢等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历史文化,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
1.
【武】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引证】
《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 《易·履》-武大为于大君。 、 《诗·郑风·羔裘》-孔武有力。 、 《楚辞·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
【组词】
英武、 威武、 武色、 武车、 武健、 武断乡曲
指干戈军旅之事。
【引证】
《韩非子·五蠹》-德不厚而行武。 、 《三国志·诸葛亮传》-用武之国。 、 《资治通鉴》-无用武之地。 、
【组词】
武弁、 武不善作、 武训、 武略、 武教、 武运、 武德
2.
【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只竖立的眼睛形。人在低头时,眼睛即处于竖立的位置,字形正表示了俯首屈从之意。本义:男性奴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臣,事君者也。象屈服之形。 、 《礼记·礼运》-仕于公曰臣。 、 《国语·晋语》-事君不贰是谓臣。 、 《左传·成公二年》-臣治烦去惑者也。 、 《书·费誓》。郑注:“臣妾,厮役之属也。”-臣妾逋逃。 、 《礼记·少仪》。注:“谓囚俘。”-臣则左之。 、 《韩非子·五蠹》-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
【组词】
臣妾、 臣役、 臣御、 臣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