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06: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06:12
武经总要: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军事经典总集”,通常指的是一部汇集了古代军事理论、战术、兵器、阵法等内容的军事著作。在**历史上,最著名的《武经总要》是北宋时期由曾公亮和丁度等人编纂的一部军事百科全书,它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军事知识和技术。
在文学中,武经总要可能被用来象征军事智慧或战略家的才能。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军事历史研究和专业领域中,它是一个重要的参考资料。
同义词:兵书、军典、战术手册 反义词:文经、诗集、哲学论著(这些词汇与军事无关,代表了不同的知识领域)
武经总要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军事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成为特定军事著作的代名词。在历史演变中,它代表了军事知识的传承和发展。
在文化中,武经总要**象征着军事智慧和国家的安全。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军事力量的重视和对战争策略的研究。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战场、英勇的将领和复杂的战术。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好奇和对军事智慧的尊重。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对军事历史感兴趣,可能会在阅读或研究《武经总要》时获得知识和启发。
在诗歌中,可以将武经总要作为隐喻,描述一个人在面对挑战时的策略和智慧:
“如同《武经总要》中的智者, 他在生活的战场上布下巧妙的阵。”
结合古代战场的图片或古代战争的音乐,可以增强武经总要这个词汇的视觉和听觉联想,让人更加生动地感受到古代军事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军事著作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如欧洲的《战争的艺术》(The Art of War),它们都是各自文化中军事智慧的体现。
武经总要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古代军事知识的集合,也反映了人类对战争和和平的永恒探索。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同时也能够在适当的语境中运用这些知识。
1.
【武】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引证】
《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 《易·履》-武大为于大君。 、 《诗·郑风·羔裘》-孔武有力。 、 《楚辞·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
【组词】
英武、 威武、 武色、 武车、 武健、 武断乡曲
指干戈军旅之事。
【引证】
《韩非子·五蠹》-德不厚而行武。 、 《三国志·诸葛亮传》-用武之国。 、 《资治通鉴》-无用武之地。 、
【组词】
武弁、 武不善作、 武训、 武略、 武教、 武运、 武德
2.
【经】
纺织,把纤维拧成纱。
【引证】
《韩非子》-吾始经之而不可更也。 、 《中国歌谣资料》-叔叔伯伯来经布,廿五个筒子满一车。
3.
【总】
(形声。从糸(mì),悤(cōng)声。糸是细丝,细丝常聚合成一束,故从糸。本义:聚束;系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总,聚束也。 、 《广雅》-总,结也。 、 《诗·召南·羔羊》-素丝五总。 、 《诗·卫风·氓》-总角之宴。 、 《史记·孝景帝》-令徒隶衣七总布。 、 《汉书·王莽传》-总布二匹。 、 《礼记·内则》-鸡初鸣,咸盥漱,栉、縦,笄、总。 、 《新唐书》-以麻总发。
【组词】
总发、 总角之好、 总丱
4.
【要】
要点,纲要。
【引证】
《韩非子》-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 《商君书》-故其治国也,察要而已矣。
【组词】
纪要、 扼要、 要谛、 要窍、 要归、 要本、 要端、 要令、 要义、 要机
计数的簿书。
【引证】
《周礼》。郑玄注:“要者,簿书也。考,谓考较其功。”-大役与虑,事属其植。受其要,以待考而赏诛。
【组词】
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