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19: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19:46
“武经”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关于军事的经典或书籍。它通常指的是古代关于军事战略、战术、兵器、军队管理等方面的经典著作。在历史上,“武经”特指《武经总要》、《孙子兵法》等军事著作。
在文学中,“武经”可能被用来象征智慧和战略,如在描述一个智勇双全的将领时。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简化为对军事知识的泛指。在专业领域,如军事学、历史学,它则是指具体的军事理论书籍。
同义词:兵书、军略、战术书 反义词:文经(指文学或哲学方面的经典)
“武经”一词源于**古代,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成为指代军事理论书籍的通用词汇。
在文化中,“武经”代表了军事智慧和战略思维,是古代将领和现代军事学者必读的书籍。它体现了人对军事理论的重视和对历史经验的尊重。
“武经”给人以严肃、深邃的印象,联想到古代将领在战场上运筹帷幄的场景。它激发人们对智慧和策略的尊重。
在个人生活中,了解“武经”可以帮助我们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职场竞争中运用策略和智慧。
在诗歌中,可以将“武经”比喻为智慧的源泉:
武经藏心间,智谋如泉涌。 战鼓未擂响,心中已布阵。
想象一位古代将领在烛光下研读“武经”,书页翻动的声音,烛火的摇曳,营造出一种沉思和战略规划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Art of War”(战争的艺术),如《孙子兵法》的英文译名。
“武经”不仅是军事理论的集合,也是智慧和策略的象征。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不仅涉及历史和军事,还涉及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运用策略和智慧。通过学和理解“武经”,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1.
【武】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引证】
《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 《易·履》-武大为于大君。 、 《诗·郑风·羔裘》-孔武有力。 、 《楚辞·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
【组词】
英武、 威武、 武色、 武车、 武健、 武断乡曲
指干戈军旅之事。
【引证】
《韩非子·五蠹》-德不厚而行武。 、 《三国志·诸葛亮传》-用武之国。 、 《资治通鉴》-无用武之地。 、
【组词】
武弁、 武不善作、 武训、 武略、 武教、 武运、 武德
2.
【经】
纺织,把纤维拧成纱。
【引证】
《韩非子》-吾始经之而不可更也。 、 《中国歌谣资料》-叔叔伯伯来经布,廿五个筒子满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