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04:57: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04:57:00
词汇“失柄”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以下是对“失柄”这个词汇的分析:
“失柄”字面意思是指失去了柄,通常用来形容工具或器具的柄部分损坏或丢失。在更抽象的层面上,它可以比喻为失去了控制或支持。
由于“失柄”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某些特定的技术或工艺领域,可能会使用到这个词来描述工具的损坏情况。
“失柄”这个词由“失”和“柄”两个字组成。“失”意味着失去,“柄”指的是器具的手柄部分。这个词的构成简单直接,没有复杂的词源和演变历史。
在传统文化中,工具的完好与否往往与工作效率和安全有关,因此“失柄”可能会被用来强调工具维护的重要性。
“失柄”这个词可能会引起一种无奈和不便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暗示了工具的损坏或功能的丧失。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常用的工具失柄了,可能会导致工作或家务的延误,需要及时修复或更换。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失柄”比喻为失去了支持或依靠,例如:“他的生活就像一把失柄的剑,失去了往日的锋利。”
视觉上,“失柄”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断裂的木柄或金属柄,听觉上可能没有特定的联想,除非是实际听到工具损坏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失柄”的词汇,但会有描述工具损坏或失去功能的类似表达。
“失柄”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简洁地描述了工具损坏的情况,并可以引申为失去支持或控制。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1.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2.
【柄】
(形声。从木,丙声。本义:器物的把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柄,柯也。(柯:斧柄。) 、 《仪礼·少牢礼》-覆之南柄。 、 《仪礼·大射礼》-有柄。 、 明·魏禧《大铁椎传》-柄(铁椎把)铁折叠环复。
【组词】
柄子、 刀柄;勺柄;曲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