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21: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21:39
词汇“传柄移籍”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或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构成的字面意思入手,并尝试理解其可能的含义和用法。
“传柄移籍”由四个字组成:传、柄、移、籍。其中,“传”可以指传递、传承;“柄”通常指器物的把柄,引申为权力、把柄;“移”意味着移动、转移;“籍”则指书籍、户籍等。将这些字组合起来,“传柄移籍”可能指的是权力或责任的传递和转移,或者是指户籍的迁移。
由于“传柄移籍”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并不广泛。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权力交接的场景,或者是在法律文件中描述户籍迁移的情况。
由于“传柄移籍”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并不明确。它可能是由现代汉语中的单个字组合而成,用于特定场合的描述。
在**传统文化中,权力的传递往往伴随着复杂的仪式和规定,而户籍的迁移则涉及到个人身份和社会地位的变化。因此,“传柄移籍”可能在描述这些文化和社会现象时有所应用。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传柄移籍”可能带来一种正式和庄重的感觉,因为它涉及到权力和身份的转移。
在现实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遇到与“传柄移籍”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因为它不是一个日常使用的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传柄移籍”用于描述一个历史时期的权力交接,或者是一个家族的户籍变迁,以此来展现历史的厚重感。
由于“传柄移籍”涉及到权力和身份的转移,可以联想到古代宫廷中的仪式,或者是现代办公室中的交接场景。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传柄移籍”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用来描述权力和身份的转移。
“传柄移籍”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词汇,它在描述权力和身份转移的场景中可能有所应用。虽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权力和身份转移的特定表达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的表达能力。
恶自治之劳惮,使君臣辐凑之变,因传柄移籍,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
1.
【传】
驿站所备的车。
【引证】
《左传·成公五年》-晋侯以传召伯宗。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周公旦从鲁闻之,发急传而问之。(急传:特快的驿车) 、 《韩非子·爱臣》-非传非遽(驿马),载奇皮革,罪死不赦。
驿站;驿舍。
【引证】
《战国策·齐策五》-昔者赵氏袭卫,车舍人不休传。 、 《后汉书·陈忠传》-发人修道,缮理亭传。
【组词】
传车、 传吏、 传马、 传乘、 传宰
2.
【柄】
(形声。从木,丙声。本义:器物的把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柄,柯也。(柯:斧柄。) 、 《仪礼·少牢礼》-覆之南柄。 、 《仪礼·大射礼》-有柄。 、 明·魏禧《大铁椎传》-柄(铁椎把)铁折叠环复。
【组词】
柄子、 刀柄;勺柄;曲柄
3.
【移】
(形声。从禾,多声。本义:移秧)。
同本义。泛指移植。
【引证】
《说文》。徐灏注:“戴氏侗曰:‘移,移秧也。凡种稻必先苗之而移之,迁移之义取焉,别作。灏按:禾苗茂密乃移种之。’”-移,禾相倚移也。
【组词】
移花、 移根、 移种,移莳
4.
【籍】
(形声。从竹,耤(jí)声。古书以竹制成,故从“竹”。本义:登记册,户口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籍,簿书也。 、 《周礼·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 、 《周礼·小行人》。注:“名位尊卑之书。”-掌邦国宾客之体籍。 、 《左传·成公二年》-非礼也勿籍。 、 诸葛亮《论游户自实》-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 、 明·顾炎武《复庵记》-宫观之籍。
【组词】
籍口、 籍戎、 籍地、 削籍、 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