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44: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44:57
失步: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描述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同步性丧失,即它们不再按照预期的节奏或顺序进行。在物理学中,它可以指两个振动系统之间的相位差变得不可忽略;在社会学或心理学中,它可以指个体与集体之间的行为或思想不再协调一致。
“失步”一词源于中文,由“失”和“步”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步”常指步伐或步骤,而“失”则表示失去或未能达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扩展到了更广泛的同步性丧失的概念。
在现代社会,“失步”常常用来描述个体与社会、技术与需求之间的不匹配。例如,在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中,一些人可能会感到与时代失步。
“失步”这个词可能引起一种不安或挫败感,因为它暗示了一种失去控制或未能跟上节奏的感觉。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与技术或社会发展失步的情况,比如学习新软件时感到困难,或者在社交场合中感到与他人话题不同步。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时间的长河中,我与你的步伐失步,却在星辰的指引下,找到了新的同步。”
想象一幅画面:两个人在舞池中,原本和谐的舞步突然变得混乱,这就是“失步”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音乐会中乐器突然不协调的声音。
在英语中,“out of sync”或“desynchronized”可以对应“失步”的概念,但每个文化对这种状态的感受和表达可能有所不同。
“失步”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中传达同步性丧失的概念。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在不同情境下的感受和观察,增强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1.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2.
【步】
(会意。甲骨文字形,由两只脚的象形符号重迭而成,表示两脚一前一后走路。本义: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步,行也。 、 《礼记·祭义》-跬步而不敢忘,孝也。 、 《书·召诰》-王朝步自周。 、 《礼记·曲礼》-步路马必中道。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见夫人之步马者。 、 《楚辞·屈原·涉江》-步余马兮山皋。 、 《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组词】
止步;信步、 步步虚心、 步阁、 步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