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46: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46:53
词汇“失民”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特定领域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失民”可以理解为失去民众支持或信任的状态。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失民”字面意思是指失去民众的支持或信任。在政治或社会语境中,这可能意味着一个领导人、政府或组织失去了其民众的拥护或信任。
“失民”一词可能源自古代汉语,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其演变可能与政治和社会信任的变迁有关。
在**文化中,民众的支持和信任一直被视为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因此,“失民”在政治和社会语境中具有重要意义。
“失民”一词可能引发负面情感,如失望、不信任和疏离感。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政治腐败、社会不公和信任危机。
在个人生活中,“失民”可能指一个人失去了朋友或同事的信任,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失民”来描述一个角色在社会中的孤立和无助:
在繁华的街头,他孤独地行走,
失民的心,如落叶般飘零。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孤独的人站在人群中,周围的人都在远离他,这反映了“失民”的视觉形象。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寂静或冷漠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使用“lose the people's support”或“lose public trust”来表达类似的概念。
“失民”是一个具有深刻社会和政治意义的词汇,它提醒我们信任和支持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复杂的社会现象。
1.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2.
【民】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 、 《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民,氓也。 、 《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 《左传·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 、 《左传·闵公元年》-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 、 《书·舜典》-黎民阻饥。 、 《书·盘庚上》-民不适有居。 、 《诗·小雅·何草不黄》-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 《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组词】
民夫、 民户、 民居、 民服、 民宅、 民望、 民牧、 民情、 民役、 民利、 民命、 民和、 汉民;回民;藏民;民壮、 渔民;农民;牧民;民膏、 民经、 民熙物阜、 民害、 民力、 民脂、 民财、 民纪、 民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