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45: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45:42
失检:这个词通常指的是行为上的不检点或不得体,可能涉及言语、举止或道德上的失误。它强调的是在公共或私人场合中未能遵守适当的礼仪或道德标准。
失检一词源于汉语,由“失”和“检”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检”有约束、节制的意思,因此“失检”自然指向了失去约束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指代行为上的不当。
在东亚文化中,尤其是在中国,礼仪和面子文化非常重要,因此失检可能被视为严重的社会失误,可能导致个人声誉的损害。
失检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尴尬、羞愧或后悔。它提醒我们在公共场合应保持适当的言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都有过失检的经历,比如在一次重要的会议上不小心说错了话,这种经历往往让人记忆深刻,也促使我们在未来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失检”来描绘一个角色在关键时刻的内心挣扎和外部表现的不一致。
失检可能让人联想到尴尬的沉默、突然的笑声或是不安的目光,这些都是视觉和听觉上的联想。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indiscretion”或“impropriety”,它们也有类似的意思,但在使用和语境上可能有所不同。
失检这个词提醒我们在不同的社交和专业场合中应保持适当的言行。了解和掌握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对于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技巧都是非常重要的。
1.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2.
【检】
(形声。从木,佥(qiān)声。本义:书匣上的标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今字作签。-检,书署也。 、 《后汉书·公孙瓒传》-辄皂囊施检。
【组词】
检封、 检素